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國家非遺廣東五華提線木偶戲遭遇傳承瓶頸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8日 2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梅州4月17日電 題:國家非遺廣東五華提線木偶戲遭遇傳承瓶頸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萬自明

  入選國家非遺項目、亮相世博會技驚四座、演出足跡遍及海內外,在一度沉寂後,擁有600多年曆史的民間傳統劇種廣東五華提線木偶戲,近年來重回藝術舞臺,風光再現。而五華木偶劇團團長李新賢開創的木偶書法表演,更是讓木偶戲的表演達到了極限,堪稱“天下一絕”。

  近日,中新社記者特地前往、觀賞李新賢的木偶書法表演。

  小小的木偶邁著輕盈的步伐走上舞臺,款款向觀眾點頭致意,然後走近書寫臺,舉手、握筆、蘸墨、運筆,不一會功夫,“天道酬勤”、“百花齊放”等遒勁有力的書法,便躍然于紙上,書寫速度和效果幾乎與常人無異,讓人嘆為觀止。據了解,這種絕活,目前在中國國內僅有兩人掌握。

  能夠掌握如此絕活,在別人看來是非常了不起,非常值得驕傲的。但在接受採訪時,李新賢卻總是眉頭緊鎖,不見一絲笑容。他表示,目前自己的心情比任何時候都焦慮。

  “我一人表演得再出色又能怎樣,現在都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投身木偶事業了,一般的木偶表演的傳承都面臨困局,更別説高難度的表演了。”李新賢説,他近60歲了,但目前還找不到能繼承他一身絕活的人,“我現在幾乎天天都在琢磨著如何讓更多人了解木偶戲,喜歡木偶戲,學習木偶戲表演。”

  五華提線木偶戲又被稱為“傀儡戲”或“懸絲戲”,是一種嶺南獨特的民間表演藝術,于明朝初年由福建傳入。“生旦文武共一箱,穿州過海走城鄉。悲歡喜怒皆成戲,唱做翻爬自有腔。忠奸今古分聲色,是非美醜善鋪張。手口隨心提拉扯,痛快淋漓演一場。”這首詩是五華提線木偶戲藝術形態和表演特色的生動寫照。2008年6月,五華提線木偶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李新賢于2006年接任廣東五華木偶劇團團長,他先後招聘了三批人,但有兩批已經全離開了,剩下一批人目前也還不知道能否留得住。無奈之下,李新賢不得不把並不喜歡木偶戲表演的兒子拉進劇團,“我現在是逼著他學,希望有一天他能真正愛上木偶戲表演,更希望他能繼承我的技藝。”

  五華木偶劇團自成立以來,排練了一百多部劇目,每年演出數百場,足跡遍及海內外。《水漫金山》、《化子進城》、《慶豐收》、《大鬧天宮》、《木偶書法》等劇目或被錄成電視劇,或被拍成電影,或被製作成紀錄片,在海內外有關電視臺播放。五華因此獲得了“木偶之鄉”美譽。

  近年來,在李新賢團長的帶領下,五華木偶戲的表演增加了許多高難度技藝,如舞獅、拉二胡、吹哨吶、耍扇、拔劍、射箭、翻筋斗、噴火、書法等,達到了“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藝術效果。然而掌握這些表演技藝的人屈指可數,而且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完)

熱詞:

  • 提線木偶戲
  • 五華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大鬧天宮
  • 天道酬勤
  • 傀儡戲
  • 木偶劇團
  • 劇目
  • 化子進城
  • 慶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