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民間美術 >

中華技藝壽寧提線木偶 兩本戲演繹數百年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17:1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戲臺上表演所需的木偶。 

       在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南陽鎮下房村,演繹了數百年的傳統提線木偶戲(亦稱傀儡戲)《華光傳》4日再次上演,迎接元宵佳節的到來,慶祝臨水夫人陳靖姑的誕辰,求吉祥保平安。村中的眾聖宮內,傳來歡快的樂器聲,宮內外張燈結綵;大廳的八仙桌上,點滿平安燭,擺滿供品;戲臺上,四週挂著木偶,木偶藝人正坐于戲台中央,舉行“開臺”儀式。  
 
       “開臺”儀式後,只見中國神話主人公“鐵拐李”、“漢鐘離”等“八仙”木偶,在藝人手下被賦予了“生命”,逐一走上臺前,帶來祝福。
  
       隨後,講述華光天王收妖戒怪、驅瘟逐疫、濟度萬民的傳奇故事《大帝傳》木偶戲才正式上演。聽村中老者介紹,下房村多為陳姓,信奉臨水夫人陳靖姑(亦稱姑婆神、奶娘)。
  
       據族譜記載,下房村的傀儡戲則與該村道教閭山派有關。明代閭山派法事與傀儡戲(俗稱“師戲仔”)結合,在民眾社會生活中廣泛流行,下房成為最有影響的地方。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下房村遭倭寇屠掠焚燬,道壇及傀儡戲亦絕。清順治年間,有人陸續回村;康熙七年(1668年),族人陳應珍等“設梨園眾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神擔(即傀儡戲擔),從此恢復每年的春秋慶誕演出。  
  
       4日上午,當地街上舞龍舞獅,民眾走村串戶,互相祝福,祈求平安幸福;而後,回到眾聖宮,繼續進行木偶戲演出。“每次共演6齣木偶戲,除第5齣為次年要演的劇目,其他均為同一劇本。”世界木偶聯合會專家委員會木偶專家葉明生教授告訴記者,下房村每年正月“姑婆神”慶誕的儀式,除了必須舉行梨園教的一系列科儀活動外,其主要的演齣劇目僅有兩本,一本是《奶娘傳》,一本是《華光傳》。 
  
       葉明生説,復村後,當地恢復每年元宵為陳靖姑慶誕演出。由於道壇科儀及傀儡技藝失傳,族人共議延請烏石嶺興旺壇及洋頭村盛隆壇等壇班到該村演出,但神擔必須用下房村的。
  
       從此,下房村的祈福慶誕儀式得以恢復,直至今日仍在流傳,前後相沿600餘年。故鄰村人頗以為怪,稱“下房村兩本戲演了幾百年”。近年來,該村木偶戲引起海內外關注,先後有法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及港臺地區專家前來考察。跟著央視攝製組一路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法國人士郭飛看了表演後説:“下房村的木偶戲很有意思,希望有更多人前來看看。”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