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為節水 北京郊區7萬畝魚塘關一半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8日 12: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工人們正在填埋魚塘。 蘇秋芳 攝

  十幾位工人揮汗如雨地揮鍬鏟土,不一會兒,就在乾涸的魚塘護坡上打開一個缺口。這是昨天上午,記者在通州區臺湖鎮,一處老舊魚塘的填埋現場看到的。

  京東南,朝陽黑莊戶至通州臺湖一線,是北京最大的水産養殖帶。曾經,這一帶家家戶戶大池小塘星羅棋佈;昨天,記者再到臺湖,卻見有些池塘早就乾涸了,有的甚至已開始填埋。

  竭澤不為漁,為的是節省寶貴的水資源。“水資源那麼緊張,而填埋的這些池塘,小散低劣,不如關了,把水省下,用到‘刀刃’上。”同行的市農業局負責人介紹説。

  不僅在臺湖,今年起,本市將陸續淘汰郊區3萬多畝魚塘,佔到全市7萬畝池塘面積的一半。這樣,每年可以節水384萬立方米,大約相當於3萬餘戶家庭一年的用水量。破舊池塘關了,節約下來的汩汩清流潤澤京華。

  臺湖鎮主路旁,剛剛吐芽的依依楊柳背後,一處10畝大小的魚塘正在填埋。記者走到塘邊,早已乾涸的池塘,底部龜裂的泥巴清晰可見。一旁,十來位工人手握鐵鍬,正熱火朝天地往池裏填細土。

  “這池子早就不行啦。”正忙著填埋的工人童振光,放下鐵鍬,拉著記者小心翼翼走下池塘。蹲下拍拍龜裂的泥底,他對記者説:“您瞧瞧,光是這淤泥就得有一米多厚;老魚塘又是土護坡不能防滲水,一年下來得比普通池子多費三成水。”

  不光耗水,老舊魚塘的産量也低,而且養的魚土腥味兒大,不好吃。“該關,那麼好的水灌到這破池子裏,真是可惜了。”説罷抄起鐵鍬,童振光接著幹了起來。

  在京郊,像這樣破敗的老舊池塘還有不少。一旁的農業局負責人給記者介紹,這些老魚塘大都是20多年前挖的。那時,為解決市民吃魚難,京郊遍地挖塘、處處養魚。

  時過境遷,如今市民早已不再為吃魚發愁,而水卻成了尤為珍貴的資源,成為北京科學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淘汰這些散小低劣的老舊池塘,勢在必行。

  時移則勢異。曾為保障市民菜籃子立下汗馬功勞的小魚塘,現如今有的已經坍塌,有的硬體設施太過陳舊,很多已不具備改造整修的條件。“今後,溫室大棚內連片10畝以下的池塘、露天單個30畝以下的池塘,都要陸續淘汰、改造。”市農業局負責人説。

  時至正午,工人們已是滿頭大汗,而池底還是只填了淺淺一層土。既然填埋,為何不用大型機械?“那可不行,那樣會摻進石塊。這池子填完以後還得種樹種花呢,得用細土。”抹一把汗涔涔的額頭,童振光和工友們繼續奮戰。

  在被填埋池塘的不遠處,棵棵新栽的樹木已蔚然成行。臺湖鎮負責人介紹説,填平了處處舊池塘,這一帶上千畝土地會建成一片農業休閒觀光園,放下了漁網的農民,都能端生態富民的新飯碗。

  和這裡一樣,京郊其他填埋後的魚塘,大部分都會植樹種草綠化成景,有的還會改養荷藕等耗水極低的景觀植物。節省下珍貴的水資源同時,也為北京再添一抹抹靚色。

熱詞:

  • 魚塘
  • 填埋
  • 節水
  • 水資源
  • 耗水
  • 市農業局
  • 護坡
  • 水産養殖
  • 菜籃子
  • 溫室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