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保護好了是碳匯 保護不好成碳源(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海網-海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12日,一群長趾濱鷸水鳥在海口市石山地區的濕地裏覓食。 本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本報海口1月13日訊(記者范南虹)“濕地是把雙刃劍,保護好了它是很好的碳匯,保護不好它就成了令人頭疼的碳源。”昨天上午,正在海南開展濕地調查的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江海聲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海南大張旗鼓地“綠化寶島”,要在碳匯經濟時代掌握排碳權,那麼,千萬不能忽略了濕地。

  我省本次濕地調查從1月4日開始,由省林業局、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同組成4隻專業調查隊,對全省濕地資源進行摸底調查。江海聲告訴記者,通過幾天不完全的調查發現,海南濕地豐富多樣,沿海灘塗、淺海、河流、魚塘、湖泊、沼澤等等,應有盡有。海南濕地的保護狀況有喜有憂,喜的是政府加大了對紅樹林等沿海濕地的保護,投入明顯增加;濕地周邊居民的保護意識也有所增強,調查幾乎沒有發現海南冬季過去常見的“鳥網”。憂的是,人們對濕地的理解過於片面,認為紅樹林、湖泊等等才是濕地,而對沼澤等則被看作是荒地,大片大片被填埋。

  12日上午,江海聲又帶領兩支調查隊趕赴海口石山地區開展濕地調查,發現這一地區濕地資源非常豐富,有沼澤、有淺灘、有河流,也有成片廢棄的水田。“海口石山地區的濕地連片面積廣闊,生物多樣性豐富,景觀宜人,且濕地的基岩為玄武岩,這説明該地區濕地的吸水性和保水性都很強。”江海聲告訴記者。

  “不過,我們的調查也發現,這一地區的濕地污染嚴重,主要污染源是當地的幾個養豬場。”江海聲説,濕地是非常複雜的生態系統,很多特殊的動植物依賴濕地生存,如植物中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野生稻,動物裏的水鳥等等。如果濕地被破壞,其修復的難度遠遠大於森林被破壞。

  科學研究證實,濕地是陸地系統的重要碳庫之一,它的碳匯能力大大高於溫帶森林、草原等其他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全球濕地土壤總面積約佔陸地面積的6%,而全球濕地土壤的總碳庫卻佔全球陸地土壤碳庫的1/3,相當於大氣碳庫和植被碳庫的一半。因此,濕地在保護陸地碳庫和緩解氣候變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具有較強自凈能力的濕地,當人類的破壞活動超越它的自凈能力時,就無法完成自身良好的生態循環,從而惡化演變成碳源。

  江海聲説,海南正在大張旗鼓地開展“綠化寶島”行動,為全省人民建設綠色銀行,力爭在碳匯經濟發展中掌握排碳權,提高碳匯能力。那麼,就不要忽略了濕地這一重要的碳庫。

  他建議,海南要加強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不要砍伐破壞依賴濕地生長的植物;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流入濕地的水系應是清澈、未受污染的水流,如果沿途有濕地的污染源,政府應下大決心下大力氣清除掉;在保護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濕地對人類的服務功能,如旅遊、養殖、種植等經濟開發活動;在保護濕地的同時,不能只針對保護對象進行保護,還應保護濕地周邊的社區、居民,為他們尋找出路,增加他們的收益,這樣才能降低他們對濕地資源的原始依賴,從而減少對濕地的破壞;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不要輕易填埋、改變濕地地貌,如果必須改變濕地,也應做嚴格的科學論證,以免破壞濕地珍稀物種。

  作者:范南虹

熱詞:

  • 碳庫
  • 碳匯
  • 碳源
  • 保護對象
  • 濕地資源
  • 林業調查
  • 填埋
  • 生物多樣性
  • 華南師範大學
  • 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