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成都4月15日電(記者葉建平)走進成都市青羊區實驗小學時,外教貝克爾正在給學生們上手工課,用英語教孩子們如何製作剪紙。雖然只是一堂手工課,但英語教學卻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着。學生馮怡説:“過去,最不喜歡上英語了,整天要背語法、記單詞。現在,外教上課,我們在玩耍中就把英語給學好了。”
作為全國最早探索素質教育的成都市青羊區,近年來推進教育國際化,通過引進外教、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等途徑,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了外教和國際友好學校的“全覆蓋”,讓國際化的教學理念走進了學生課堂。
“過去,西部地區教育落後,傳統的英語‘填鴨式’教學,學生們不愛學。”青羊區教育局局長李澤亞説,“如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了,也要讓學生們享受到國際化教育。我們給每個學校都配備了外教,特別是讓他們給學生們上素質教育課,變‘英語學習’為‘英語使用’,讓學生們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使用英語。”
據介紹,目前,青羊區的外教共有60多名,一些是聘請的專業教師,一些是外企的管理人員,一些是結對國外知名學校的教師。他們有的固定在一所學校,有的則在幾所學校同時任教。他們的到來,在當地形成了一股教學理念“衝擊波”。
幾天前,青羊區幾名教學名師和幾名外教展開了課堂教學大PK,泡桐樹小學老師雷蕾與新加坡百德小學徐清心老師共同講述科學課《指紋》。雷蕾説:“通過較量,我學會了如何運用巧妙的策略激發起學生求知欲和對實驗結果的好奇心。比如,讓學生蓋手印,讓他們互相比較各自指紋的不同。”
據了解,為了讓國外教學理念更適合中國學生,青羊區還編寫了《同一個地球村 青羊區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系列學本》等一系列國際化教材。同時,為提升本地教師的國際化素質,該區加強了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建立了16對國際友好學校合作關係,涉及美、英、德、日、瑞士、新加坡等國和中國港澳台地區。
“在教育國際化過程中,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也隨着外教走向了世界。例如,詩歌文化、國學文化、皮影文化、漆器文化等通過教育合作傳播到了新加坡、英國、美國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結對學校。”李澤亞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