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藝術品保險服務缺失 保險業錯失8.5億元大單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1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年底,保監會與文化部聯合發佈《關於保險業支持文化産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確定了首批11個試點險種(包括藝術品綜合保險),並確定中國人民財産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産保險公司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三家,進行兩年期限的試點經營。

  截至目前,國內藝術品保險成交案例依舊寥寥無幾,與中國作為全球增速最快的藝術品交易市場極不相稱。而阻礙國內藝術品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的,不僅僅是缺乏權威第三方評估機構,還有其中可能暗藏洗錢風險。

  藝術品保險“服務缺失”?

  文化部統計數據顯示,僅2010年我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1694億元。若按照一半藝術品投保,綜合保險費率1%來匡算,我國每年藝術品保險的保費收入將接近8.5億元。

  然而,面對巨大的市場蛋糕,保險公司卻始終“裹足不前”。直至去年8月,國內保險業完成藝術品綜合保險首單,由中國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為總價值1.2億元的29件藝術品提供館藏、展覽、運輸的藝術品綜合保險。

  “不是保險公司不願進入藝術品保險市場,而是多數保險公司尚未設立能全面覆蓋藝術品保障範圍的保險産品。”一家保險公司産品設計部人士解釋説,藝術品保險的保障範圍通常包括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盜竊、煙熏、污染、自動噴淋水損、惡意破壞等,而現行的國內藝術品保險,只是由企業財産險“轉變”而來,缺乏藝術品保險的專業性。

  分歧的産生,同樣涉及鑒定機構責任劃分的“缺位”。國內保險公司會參考省級藝術品鑒定機構(如省級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對投保藝術品的鑒定估值設定藝術品保單,上述鑒定作為事業單位,一旦出現鑒定評估差錯引起糾紛,他們又沒有能力承擔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最終理賠的矛盾又被轉嫁給保險公司。

  洗錢套利有待監管

  儘管國內藝術品保險剛剛蹣跚起步,卻誘發少數藝術品“收藏家”的洗錢衝動。

  豐泰保險(亞洲)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袁穎暉透露,此前他接觸過一位要給徐悲鴻的畫投保的收藏家,但當他提出要提供相關畫作的來源資料時,對方僅僅出示了一份由徐悲鴻某學生撰寫的畫作來源報告,其中對畫作具體來源輕描淡寫,一味強調作品的升值空間。

  “由於歷史原因,部分國內收藏家難以提供全面的藝術品原始資料,造成保險公司擔心涉嫌給投保人提供洗錢路徑而不敢接收保單。”一保險公司産品設計部人士表示,與藝術品保險在拓展私人收藏家與企業藏品方面步履艱難相比,個別地方文交所的藝術品交易品種,卻對投保情有獨鍾。

  此前,成都文交所的《翰墨長安》曾引入保險機制,由平安財産保險四川分公司為《翰墨長安》資産包提供保額為6000萬元的藝術品綜合保險。

  在産品設計人士看來,要規避道德風險,絕非易事,更不排除個別文交所藝術品交易價格已大幅投機炒高,再通過投保鎖定高價,一旦藝術品被有意損壞,保險公司反而成為投機客的最後買單者。

  而保險公司能否規避道德風險,一方面得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投保藝術品的估值是否大幅偏離市場價值;另一方面則是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自身能否全面審核投保藝術品的真實價值。“其中需要保險公司的藝術品保險經營團隊自身擁有豐富的藝術品鑒定背景,但國內保險公司缺的正是這類專業人才。”該人士續稱。

熱詞:

  • 人保財險
  • 人民財産保險
  • 藝術品鑒定
  • 保險市場
  • 保險産品
  • 藝術品市場
  • 保險經營
  • 保險服務
  • 保險機制
  • 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