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行政化市場化難界定 我國油價機制改革出臺難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13: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弊端在於,它既非完全的行政化,又非完全的市場化,所以往往導致價格主管部門兩頭不討好,無論是上遊石油企業,還是下游消費者,最終都對油價不滿意。

  上月下旬,油價已進入“8時代”,距離“破7”僅1月有餘,牽動多方神經的油價改革機制議題再度升溫。

  機制滯後

  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在近日召開的第五屆山東地煉市場與發展峰會暨第四屆中外油商高峰論壇上坦言,“近年來,我國油價改革之後,雖然基本保持了石油市場的穩定,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尤其一到國際油價大漲的時候,就有囤油現象,市場供應偏緊。”

  姜鑫民指出,這是由於調價需滿足的條件為“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率超過4%”,調價週期過長,這就留下了一些投機的空間。“問題的根源出在機制。”姜鑫民直言,儘管油價管理辦法出臺了,但是實際過程中沒有100%執行,主要是因為政府出於宏觀調控的考慮,把抑制油價上漲作為一個控制消費物價指數(CPI)乃至保障産業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如此一來,該漲不漲,該降不降,反應有一定“滯後性”。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弊端在於,它既非完全的行政化,又非完全的市場化,所以往往導致價格主管部門兩頭不討好,無論是上遊石油企業,還是下游消費者,最終都對油價不滿意。

  正因如此,“要求成品油價更多的由市場來定的呼聲很高,”姜鑫民説。

  目前,國際油價則是“石油七姐妹”通過期貨交易的方式,形成一個油價的“標桿”。在世界範圍內,很多國家的成品油市場也都是由企業定價。

  如何改革

  姜鑫民據此透露,油價改革的一個思路是,當原油價格在每桶130美元以下時,國家可能會把成品油定價交給3大石油公司。但定價權合理下放的前提條件是要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必要時國家還是會實行一些干預,逐步過渡直至完全市場化。

  姜鑫民稱,儘管目標明確,但價格機制遲遲沒有出臺,其原因主要是“相關路徑目前還沒研究透,否則的話一旦放開帶來問題,政策反復的成本非常大。我們慎重一點,這樣成本就會小一些。”

  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定價很複雜,還沒有研究透”,“是中石化、中石油互相盯著對方的定價?還是按成本來定價?還是按市場的最大值來定價?如果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的話,其實政府是不用管制價格的,交給市場定價就好了。”姜鑫民説。

  姜鑫民還透露,商務部正在著手將《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變成條例。成品油的批發、零售已經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協議的要求放開了,但是對進入市場者資質的要求仍然不會放鬆,比如資金規模、庫存容量,以及資源的保障程度。姜鑫民指出,“有一個原則是明確的,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決定其進入唯一的標準就是效率,誰效率高就用誰。”

熱詞:

  • 姜鑫民
  • 行政化
  • 油價機制
  • 油價上漲
  • 成品油定價
  • 滯後性
  • 標桿
  • 改革
  • 國際市場原油
  • 石油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