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履行世遺保護義務 41處列入名錄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04: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地處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的河南省嵩山少林景區,經過近期的綜合治理,目前景區生態環境和服務水平都有了明顯提升。

  新華社記者 王 頌攝

  在今天於此間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無錫論壇上,“世界遺産可持續發展”無錫倡議發佈。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今年是《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誕生40週年,也是我國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産25週年。20多年來,我國積極履行世界遺産保護義務、莊嚴兌現承諾,促進世界遺産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申遺成果豐碩 彰顯4大特點

  童明康介紹説,我國于1985年加入《世界遺産公約》,並於1987年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産,我國的世界遺産事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申遺成果豐碩,截至目前,擁有的世界遺産總量已經達到41處。

  關於我國的世界遺産特點,童明康認為有4個。一是種類豐富。包括《世界遺産公約》中規定的所有類型。二是分佈廣。平原、山區、沙漠、海島、高原都有分佈。三是時間跨度大。史前人類遺址週口店北京人遺址與開平碉樓時間跨度超過50萬年。四是文化多元。不僅有漢文化為主導的遺産地,還有少數民族文化的代表,如代表藏文化的布達拉宮、代表納西族文化的麗江古城。

  健全法律體系 加強監管能力

  我國高度重視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從多方面入手確保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童明康介紹説,在法律法規層面,國家適時推進立法工作,把世遺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健全世遺保護法律體系。童明康特別強調2006年頒布的《長城保護條例》具有里程碑意義,他説,這是中國首次就單項文化遺産頒布的專項法規,解決了長城保護所面臨的若干法律問題。此後,我國陸續出臺了針對單項世界遺産地的保護條例,如《雲岡石窟保護條例》等。

  為促進世界遺産保護工作,國家文物局和地方有關文物保護部門不斷優化機構設置。2002年,國家文物局世界遺産處成立。2011年2月,文物保護與考古司正式加挂世界文化遺産司牌子。全國各個世界文化遺産所在地政府也建立了專門的保護管理機構。與此同時,文化部《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辦法》、國家文物局《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巡視管理辦法》等制度陸續出臺。世界遺産從申報到保護、管理、監測等完整監管體系目前已基本完善。

  實施重點工程 注重國際交流

  重點推進全面排除遺産險情的重大保護工程是近年來我國世界遺産保護一大亮點。中央財政為此設立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專項資金,並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高水平科研機構進行文化遺産保護專項科研。

  我國近年來在積極參與世界遺産保護國際交流活動過程中,在學習先進理念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經驗介紹出去。比如,中國文物保護專家在實施柬埔寨吳哥窟周薩神廟、茶膠寺援助保護項目過程中,直接應用自己積累的經驗。此外,我國與相關國際組織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相關國際會議,這些會議增進了國際同行對以我國文化遺産保護傳統理念、方法的認識和理解,並形成了一些有影響的國際文件,為國際社會的世界遺産保護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熱詞:

  •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
  • 世界文化遺産
  • 保護工程
  • 世界遺産公約
  • 保護法律
  • 國家文物局
  • 世界遺産保護
  • 文物保護
  • 長城保護條例
  • 納西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