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無錫踐行《世界遺産公約》 文保“無錫模式”成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1日 22: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無錫4月10日電:(記者 洪曉紅 孫權)2012“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無錫論壇”10日在此間舉行,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部長王國中在會上亮出文保“無錫模式”,同時結合當地多年來在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實踐和探索做了主旨報告,

  “無錫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南枕太湖、北依長江、懷攬古運河,是一方富庶的魚米之鄉。其具有7000年人類生活史、3100多年文字記載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王國仲介紹,幾千年來,繁衍生息在無錫的勞動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財富,中國古代吳文化、近代民族工商業和當代鄉鎮企業先後花開此間,留存了古都梅裏、鴻山遺址、伯瀆河等眾多文化和自然遺産。

  王國中認為,在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突飛猛進的今天,如何保護好、傳承好文化遺産,實現文化遺産與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持續發展,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顯得更為緊迫。

  記者了解到,在文保方面,無錫曾率先在全國設立首個城市文化遺産保護基金會,首批募集社會資金2400多萬元,建成了國內第一家由民間集資創辦的吳文化主題公園。當地的鴻山遺址更是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開展了鄉村面源污染治理,同時,無錫還注重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工業遺産的保護,並初步建成了北倉門、南下塘N1955、惠山古鎮559等文化創意園區,這一系列的舉措,使無錫在文保方面形成了特有的“無錫模式”。

  目前,無錫已擁有國保單位15處,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15位,並有9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入選國家名錄。

  “文化遺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人類社會發展的基因,它忠實反映著這個國家、民族和地區的發展脈絡,有著豐富的內涵和表現形式。文化遺産是獨特的,也是脆弱的,需要人們精心保護和傳承。”王國中表示,多年來,無錫在秉承和實踐《世界遺産公約》方面不遺餘力,當地政府按照“護其貌、顯其顏、鑄其魂、揚其韻”的思路,科學地保護、合理地利用屬地歷史文化遺産,取得了積極成效。

  2010年,無錫鴻山入選首批12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國家濕地公園,文化遺産保護與生態修復的“無錫模式”得以向全國推廣。

  在今天的會上,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辛格對無錫多年來在文保方面做出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他同時希望,無錫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大運河穿城而過的城市,有理由在下一輪大運河申遺中有所作為。

  據悉,2012年適逢《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頒布40週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啟動了主題為“世界遺産與可持續發展”的紀念活動,2012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無錫論壇正是中國開展《世界遺産公約》的紀念活動之一。(完)

熱詞:

  • 世界遺産公約
  • 文保
  • 工業遺産
  • 踐行
  • 無錫模式
  • 文化遺産保護
  • 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
  • 吳文化
  • 鴻山
  •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