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對“高校遊”豈能一禁了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1日 1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傳言“陪了我20年的南師大草坪,不讓進了!”這個雙休日,一位住在南京師範大學附近的居民向記者反映,“週末本想帶著孩子去打打球,卻吃了閉門羹。以前這是對社會開放的,南京市區的公共草坪本來就不多,有學校氛圍的就更難得了。”(4月9日《新華日報》)

  其實,南師大草坪的這一“圍擋”,透露的是不少高校在對社會開放過程中不得不採取的無奈之舉。今年3月,南京市城管局宣佈部分南京高校停車場對外開放,同樣找來質疑之聲。因為隨著校外人員的大量涌入,校園安全環境和教學、科研工作秩序將會受到直接的資源擠佔,而在開放“高校遊”中如何確保不會干擾學校的正常教學、研究工作乃是最基本的底線,畢竟開放校園資源目的是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優化校園與和會環境的有機融合及有效提升,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高校之所以不願意對社會開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量遊客涌入,“校園”變了“公園”,“保護校園”竟成為大學生課餘的一項工作。南京理工的二月蘭、武漢大學櫻花,這些國內高校著名的景觀也成為了高校在社會上宣傳的另外一張重要的名片。如何將這樣的名片持續推廣下去,高校校園要做的是能夠成為面向全社會的“人文景觀”,而不是用一紙禁令進行“自我隔離”。同樣,使用禁令封鎖校園的方式其實透露著管理上的人本觀念缺失和傳統思維作祟,社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極其開放的環境,希望用禁令進行絕對的隔絕幾乎是不可能的。

  相反,在國外,推倒大學的“圍墻”是一個普遍現象。大學就是給社會辦的,沒有必要封閉起來孤芳自賞。在歐洲,學校與社區融為一體,沒有莊嚴的大門,沒有高高的圍墻,沒有任何物理設施的區隔。學校大塊的草坪,學生和居民間雜而坐,不分彼此。草坪也有養護措施,會定期關閉少量的草坪,但絕對能滿足周邊社區居民休憩嬉戲的需要。人們在大片的草坪上嬉戲、休憩甚至搭帳篷過夜,那裏的草坪就是用來"踩"的,而不是景觀擺設。綠化是好事情,但不能本末倒置。如果人不能融入這個綠化的空間,反而被隔離出來,綠化本身成了“藝術陳設”,那意義就大大降低了。

  另外,開放“校園遊”與否,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國人素質亟待提升。其實國內高校並不反對普通市民來學校賞花,但“爬樹木、採花摘枝、踐踏草坪,亂丟垃圾”等不良現象的存在,折射出了國民素質還有待提高。所以,如何提升國人素質和進行校園環境的保護就成為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比如實行實現邊保護、邊開放的策略。同時加強對社會遊人的教育,而因噎廢食的封鎖,折射的不僅是人本觀念的缺失。在學校景點規劃上,不要總強調管理者的主觀因素,而忽視了人性化的需求。否則,校園作為一個“人文景觀”的價值將會蕩然無存,距離社會大學本意也越行越遠。(王傳言)

熱詞:

  • 高校校園
  • 學校
  • 人文景觀
  • 草坪
  • 圍墻
  • 新華日報
  • 藝術陳設
  • 教學
  • 師大
  • 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