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過半ST股獲機構投資者持有 持股總量年增7.6%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1日 13: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儘管從傳統上看ST板塊並不是機構投資者重點佈局的對象,不過已公佈2011年年報的ST公司顯示,有過半的ST公司在報告期內得到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持有。

  機構重倉股顯現ST

  “戴帽加星”的ST板塊,一向都是垃圾股的代名詞,除了期盼獲取暴利的遊資外,很少有諸如基金這樣的主流機構參與交易,但是從已公佈的相關公司2011年年報看,機構投資者對ST股的看法出現了一定的調整。

  據本報數據中心的統計,截至昨日,兩市已有71家ST類上市公司公佈了2011年年報,獲得基金、券商、QFII、保險以及社保等機構投資者持有的ST公司達到36家,機構投資者持有相關ST公司的股票總量達到3.12億股;而在2010年底,以上71家ST類上市公司中只有25家獲得機構投資者持有,持股總量不足2.9億股。

  隨著機構投資者對ST股關注度的提升,部分ST股甚至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機構重倉股,比如ST張家界在報告期內吸引了包括華夏大盤在內的28隻基金、QFII投資者入駐,機構投資者的持股總量達7031萬股,佔ST張家界流通股總量的42.02%,而在2010年底,關注ST張家界的機構投資者只有15家。此外,機構投資者在*ST盛工、*ST領先、*ST金馬等公司中的流通股持股比例也均超過4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向來被認為是穩健型投資者代表的保險和社保資金也加大了對ST股的關注,*ST吉纖在報告期內獲得平安人壽買入241萬股,中國人保則連續6個季度穩定持有*ST東碳71.2萬股。而全國社保基金111組合則在去年躋身*ST大成的十大流通股東之列,持股量約148.32萬股。

  不要小視ST股風險

  機構投資者對ST股的關注也得到了市場的正面反饋,本報數據中心統計顯示,機構持有的36隻ST股中的29隻在今年一季度實現股價正增長,其平均漲幅達到17.59%,不僅遠高於滬深300指數4.65%的同期漲幅,也優於ST板塊一季度10.95%的整體漲幅。

  西南證券分析師黃昌全表示,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涉足ST類的股票通常比較謹慎,只有在看到業績變好有望摘帽的前提下才出手投資。另一種情況是已獲知有確切的消息可以重組並有望成功,雖然退市制度的完善加大了ST股借殼的難度,但畢竟沒有完全堵死ST股重組的道路。從機構投資者持有的36隻ST股看,ST福日等16隻個股在2011年實現扭虧為盈,ST零七等7隻個股已經提交了“摘帽”申請,ST蘭光等股甚至已經完成了摘帽,因此機構投資者看好部分ST股也無可厚非。

  長城證券分析師龔科也認為,那些具有基本面扭轉預期的ST公司肯定會受到投資者的觀察,而去年由於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受經濟回落影響缺乏普遍的業績推動性機會,因此資産重組的機會又再度受到機構投資者重視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參與ST股的炒作對普通股民而言仍屬於高風險,因此股民在介入ST股時更需要謹慎,可適度關注機構投資者參與程度較深的公司,將倉位控制在3成以下並根據相關公司基本面的變化設好止損位。

熱詞:

  • ST股
  • 機構投資者
  • 持股比例
  • 重倉股
  • 退市制度
  • 倉位
  • QFII
  • 整體漲幅
  • 年報
  • 報告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