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塑造中國特色的“清明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18: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明時節雨紛紛,祭奠英烈正當行。

  今年清明,全國各地陸續傳來了一些公祭英烈的聲音。江西宜春,舉行了公祭“上高會戰”抗日陣亡將士儀式。南京,舉行了公祭抗日外交九烈士的活動。但在零零星星的地方公祭英烈的活動中,總覺得有些許遺憾,那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追思慎遠的日子裏,缺少一個統一的神聖的國家公祭英烈的儀式。

  這幾年,不斷有有識之士呼籲國家公祭英烈。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羅援少將提案呼籲,清明前一天設民族“英烈日”。在“英烈日”重要紀念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有一個公祭英烈的國家儀式。

  放眼世界,許多國家每年都會隆重紀念英雄、英烈和死難同胞。在特殊紀念日裏,國家元首會發表講話,全國鳴警報、默哀,國民則以獻花、祭奠的形式表達哀思和敬意。那種肅穆感,令人印象深刻。以這樣的方式來凝聚國家認同感,已經成為國家文化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汶川大地震後,在社會輿論呼籲對死難者進行公祭的時候,中國政府順應民意,舉國哀悼大地震中的死難同胞。這樣一種神聖的儀式,提升了國人萬眾一心抗擊災難的意志。有媒體做過調查得出結論,公祭革命先烈的支持率非常高。這種符合主流價值的社會公意,其實就是我們國家精神財富的一部分。

  在價值觀多元的今天,有必要以一種隆重的儀式感,強化英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沒有歷史感和神聖感,對一個國家的未來來説,是危險的。現在,解構崇高、戲説經典、遊戲英模的事時有發生,這種劣質文化消解了神聖,這對那些曾為共和國的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們來説不僅是不尊重,對核心價值觀來説也是一種衝擊和傷害。

  今天,在我們運用各種教育手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國防意識的時候,我們尤其應該開發和利用公祭革命先烈的這種優質教育資源。因此,我國應有一個盛大的公祭革命烈士的盛典,並讓這個盛典成為一種神聖而高尚的國家禮儀。這樣的國家禮儀,應以宏大的場面、嚴肅的態度、神聖的情感來感染、熏陶國人,並借此凝聚民心,昇華國家認同感,鍛造民族情結。尤其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國家禮儀,來表達我們對烈士的敬仰和追思,強化“捐軀赴國難”的慷慨與神聖。而這種禮儀本身,也會豐富和深化我們一直強調的“清明文化”。

  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求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並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需要。這充分説明,繼承發揚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充分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這一代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塑造有中國特色的“清明文化”,用公祭英烈的國家儀式來發揚和光大清明文化,勢在必行,這樣的儀式感,要比一些空洞的教育有效的多。

  就像我們需要一個盛大的閱兵式來彰顯國威、提振國民的自豪感一樣,我們同樣需要一個公祭革命烈士的神聖的國家禮儀來豐富我們的國民情感,寄託對革命烈士的敬仰和哀思。

熱詞:

  • 文化體制改革
  • 公祭
  • 文化建設
  • 清明時節雨紛紛
  • 優質教育資源
  • 英烈日
  • 革命烈士
  • 軟實力
  • 中國特色
  • 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