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並未消失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5日 1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未來20年,預計中國還將處於二元經濟的不發達階段,農業富餘勞動力還需要持續實現轉移,勞動力總量龐大、供給充足的現象將長期存在。同時受中國製造業仍處於國際分工低端、利潤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約,中國勞動力工資水平仍然較低,而且這一現象也將長期存在。

  近來,一些外國工商企業組織和諮詢機構紛紛發表研究報告或調查結果稱,越來越多的在華外資企業憂慮其勞動力成本激增,不少企業甚至將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視為企業發展的一大障礙。那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是否出現過度上漲,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又是否正在喪失?

  長期以來,豐富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一直是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稟賦優勢。依靠這一優勢,中國大量出口勞動相對密集的産品,走上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要特徵的製造業立國的發展道路。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以及勞動力結構的改變,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也開始出現顯著增長。根據美世3月30日發佈的統計數據,從2009年至2012年,中國勞動力基本工資年增長率逐年遞增,分別達到6.3%、7.5%、9.7%和9.8%(預測值)。

  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中國已喪失勞動力競爭優勢?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一方面,未來20年,預計中國還將處於二元經濟的不發達階段,農業富餘勞動力還需要持續實現轉移,勞動力總量龐大、供給充足的現象將長期存在。從人口的角度看,人口學家普遍預測,中國的人口峰值將在三四十年間出現,這説明中國勞動力豐富的基本國情短期內不會出現根本改變。

  另一方面,受中國製造業仍處於國際分工低端、利潤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約,中國勞動力工資水平仍然較低,而且這一現象也將長期存在。波士頓諮詢公司的研究報告認為,即使將生産效率考慮在內,2010年中國長三角地區的勞動力成本也只是西歐國家的25%;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預計到2015年,中國勞動力成本也僅將達到西歐國家的38%。而渣打銀行的研究報告則顯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也仍然享有一定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例如中國製造業的工資水平僅為墨西哥的25%。

  當然,無需諱言,中國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確實存在著緊缺問題。在中國,大量的新進勞動力的職業技能都集中在中低層次。近年來,中國就業人口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僅為5%左右,而發達國家普遍在40%以上,即使是像印度、巴西、印尼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該指標也超過了6%。這就造成中國高素質勞動力大量短缺,高素質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揚。根據美國商會3月26日公佈的年度行業氣候調查結果,43%的美國在華投資商認為“管理層人力資源掣肘”是其面對的最大商業挑戰,而去年這一比例為30%。美世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01年至2011年,中國企業高管的工資成本增長了118%。由此可見,所謂中國勞動力成本激增問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勞動力需求與供給在知識層面、技術層面等的不匹配現象。

  因此,未來要保持並延長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力提高勞動力素質。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要素,技術研發、制度創新、勞動投入等都需要依靠人力,特別是高素質的人力。中國在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同時,人才培育結構也應同步優化調整。如果勞動力供給結構持續失衡,産業結構與人才培育結構出現較大幅度的斷層,那麼産業優化升級也將缺乏可持續的推動力量。

熱詞:

  • 勞動力成本
  • 勞動力結構
  • 勞動力素質
  • 勞動力需求
  • 勞動力供給
  • 中國參與
  • 中國的人口
  • 低端
  • 富餘勞動力
  • 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