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海葬補貼提升獲批 重大“民俗變革”還需政府推動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5日 0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民晚報推薦】一邊是無地可葬的窘境日益迫近;一邊是推進21年的海葬前景廣闊。清明前夕,醞釀2年的海葬補貼提升計劃終於獲批准——海葬市民家庭每位骨灰的補貼標準從400元提升至2000元,對海葬機構的補貼相應提升至每位468元。這對殯葬改革又會産生怎樣的影響?記者就此展開採訪。

  移風易俗不只需要人文關懷

  21年來,海葬已成申城殯葬改革的一張名片,各種頗具人文關懷的延伸服務受到了市民的青睞。

  2005年,本市濱海古園建成全國首個海葬紀念苑,海葬者姓名鐫刻于海葬紀念碑之上。從2008年起,每年3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確定為本市海葬公祭日;同時,“海葬紀念證書”不再只由民政局一家頒發,而是由上海市精神文明辦、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和市民政局聯合頒發。今年3月31日,全國首家海葬紀念館在濱海古園落成。

  “海葬是殯葬習俗重大改革,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推動海葬事業,僅有人文關懷是不夠的。”市殯葬行業協會會長王宏階説,近年來,海葬租船和泊車等運營成本分別上漲了300%和150%,各種人工成本也大幅飆升,2009年起本市海葬服務部已負債運營。這次提高海葬機構的補貼,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服務機構的困境,對解決海葬船隻運力不足等難題也大有裨益。

  “身後獎勵”轉變觀念增加財政投入

  21年來,申城海葬比例能逐年提升,與海葬得到的“社會支持”密不可分。市人大代表金培吉多年從事殯葬事業,她説,多年來,那些選擇海葬接受海葬的市民,大都受過良好教育,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海葬者是殯葬習俗改革的先行者,他們對城市的貢獻,無可估量。提升公共財政對海葬的補貼標準,是對海葬者家屬的感謝和體貼,更是對海葬者的‘身後獎勵’。”金培吉説。

  “提升海葬補貼標準醞釀了2年,終於獲批。從土葬到海葬,是重大民俗變革,緩解‘無地可葬’的尷尬,大力推進海葬,需要財政、民政部門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效率,增加投入。”金培吉説,實施近15年的《上海市殯葬管理條例》並未提及海葬,不妨將海葬寫入地方立法,明確政府對海葬的各項配套獎勵措施,以法治促改革。(本報記者 姚麗萍)

熱詞:

  • 海葬
  • 民俗
  • 補貼標準
  • 社會支持
  • 上海市殯葬管理條例
  • 古園
  • 2009年
  • 2008年
  • 運力
  •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