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寒食節”是怎樣消失的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00: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寒食節的來歷

  在我國古代,曾經有過一個重要的節日──寒食節,它是紀念春秋時期的隱士介子推的。

  晉公子重耳流亡列國十幾年,介子推緊緊跟隨,並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給餓昏的重耳吃,重耳登上王位後,介子推卻躲入深山避官。重耳放火燒山,企圖把介子推逼出來做官,結果卻把介子推燒死了。後人為紀念淡泊名利的介子推,逢他死的這一天,禁火寒食,形成了長達一千多年的習俗。

  儘管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但連續幾天吃冷食的習俗,肯定有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有的地方不是幾天吃冷食,而是一個月都吃冷食。《後漢書 左周黃列傳》雲:“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官府寒食禁火時,查得極為嚴格,常常將一根羽毛插入爐灰中,如果羽毛變焦,就犯了死罪。唐代王昌齡在《寒食即事》中寫道:“雨滅龍蛇火,春生鴻雁天。”寒食節前一天,各家各戶便將爐火潑滅,有時別説生火,連燈燭都不許點。唐代的薛能《寒食日題》就有這樣的詩句:“夜半無燈還有睡,鞦韆懸在月明中。”當然,不光是老百姓禁火,就連皇帝賜宴,也是冷菜冷食。唐代張籍在《寒食日內宴》中這樣寫道:“廊下禦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千官盡醉猶教坐,百戲皆呈未放休。”

  因為這種習俗有害健康,所以歷朝歷代的君臣名士都曾對寒食節提出過改革。

  東漢初年,哲學家桓譚説:“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雖有疾病緩急,猶不敢犯,為介子推故也。”針對這種習俗,他認為,“王者宜應改易”。到了漢順帝時,并州刺史周舉見此習俗愈演愈烈,甚至發展到了極端的地步,於是就寫了一篇祭文放在介子推廟中,“言盛冬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不溫食。”“説民不宜寒食,因勒使炊食如故。”在周舉的推動下,“眾惑稍解,風俗頗革”。然而,這個習俗真正有所遏制,是始於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發佈的《明罰令》。令文説:“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雲為介子推。子胥沉江,吳人未有絕水之事,至於子推獨為寒食,豈不偏乎?且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這以後,寒食節習俗雖然沒有根除,但確實收斂了不少。到了東晉南北朝時期,寒食節已由原來的一個月或五日改為三日。東晉人陸翙在《鄴中記》上説:“并州俗,冬至後一百五日,為介子推斷火,冷食三日,作幹粥,是今之糗也。”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也説:“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後來又由三日減為兩日或一日。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吃冷食的陋習也變成了掃墓、踏青、盪鞦千、放風箏、鬥百草等習俗。這是人類歷史上風俗習慣的一大進步,也是我國古代文明程度的一次大提高。(劉紹義)

熱詞:

  • 寒食節
  • 介子推
  • 疾風甚雨
  • 冷食
  • 唐代
  • 重耳
  • 荊楚歲時記
  • 習俗
  • 東晉
  • 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