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7日 08:53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CTV
記者:你看看這個字,它是不是長得挺奇怪的。要説它是個用字吧,它多了這麼一撇,要説它是一個角字吧,它又少了那麼一折。你説這個字,它是由於風吹日曬,把這塊給掉了,還是本身就寫錯了啊。
其實,這字並不是風吹日曬掉了一塊,也不是無意之中寫錯了,而是這個字本身就是這樣。你看看,這個字在這裡到處都能看到,幾乎是無處不在。那這到底是個什麼字呢?
記者:咳,剛才我就給你開了個玩笑,我現在是在蘇州市的甪直古鎮。剛才我們看到那個既像用,又像角的字,它其實是念甪,四聲。你看,在這雨紛紛的清明時節,我來到這個地方,可不是為了觀光旅遊,我是為了尋找極具地方特色 又廣受大家歡迎的冷美食。
甪直古鎮位於太湖東邊30公里,這裡的水流走向,形狀酷如一個“甪”字,所以被叫做“甪直”。在這個有著幾千年曆史的古鎮裏,到底會有什麼獨具特色的冷美食呢?
記者:你看,這個就是剛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青糰子,這個就是當地有名的冷食之一。你看這冒著熱氣 看著特別特別的誘人,一個個晶瑩剔透的,這聞著也特別特別的清香。其實我覺得這個熱著吃,應該也挺好吃的,那它為什麼要被叫做冷食呢?難道熱著就不能吃嗎?
青糰子加工戶:這個青糰子,熱的也能吃,涼的也能吃。熱的吃起來糯,涼的吃起來時香。
在過去,寒食節期間要祭祖,不能開火做飯,只能吃提前做好的熟食、冷食。青糰子是當地祭拜祖先的必備食品,所以也只能吃冷的青糰子。寒食節有的説是為了紀念被大火燒死的介子推而設立;也有的説是源於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而青糰子成為當地祭祀的傳統冷食,據説還跟大禹治水有很大關係。
蘇州市甪直鎮文化中心主任 周民森:大家想出來用這個麥苗弄成汁,跟糯米粉揉在一起做青糰子,祭祀大禹祖先。後來逐漸的,每家每戶祭祖先就都用上了這個青糰子。
最開始製作青糰子是用麥苗汁兒,後來人們改用這種將麥草的汁兒。這種草在清明節期間長的像麥苗,而且出汁兒更多。最重要的是,人們覺得這樣不浪費,符合大禹治水的理念,也更能告慰大禹的在天之靈。
據介紹,現在和面時除了這些青草汁兒以外,還要再加上一些白水,不然做出來的青糰子就太濃了。面和好以後,包上豆沙餡,最後再在鍋上蒸上十幾分鐘,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
記者:還真挺粘的,吃到嘴裏黏黏的、糯糯的感覺。裏邊包的是豆沙餡,還有一點青草的味道,感覺特別的香,口感確實不一般。
現在,寒食節禁火的習俗已經不再,清明節人們也不必再吃涼的食物。但傳統的一些寒食美味卻流傳了下來,並且很受大家的歡迎。如今甪直這個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小鎮上,就有七八家青糰子小店。那除了青糰子以外,現在在甪直古鎮這裡,還流傳著什麼別具特色的冷美食呢?
記者:剛才老鄉告訴我,清明節,寒食節期間,當地有三樣東西是不可或缺的,概括起來就是一青一白和一紅。這一青當然指的就是這青糰子,那這一紅和一白又指的是什麼呢?
南瓜糕加工戶:這個叫南瓜糕,是我們甪直最有名的小吃之一。我們賣6元1個,差不多1天賣三五十個。
記者:你看這南瓜糕,黃黃的、紅紅的。不過你要是以為這就是那一紅,那你就錯了。
記者:你看著蹄髈,油亮亮的,紅通通的。如果你以為這就是那一紅,那你就 猜對了。剛才老闆告訴我説,這蹄髈在當地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而且是現在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