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期待“三方協議”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0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高校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三方應以共建為途徑,以共享為目標,方可成為東莞吸引高校、進而實現高水平的新優勢

  在決策層的戰略設想裏,東莞密集引進高校,意在打造國內一流大學研究院集聚區。而這個計劃的背後是東莞覺察到了與當前校地合作的缺漏之處。

  “東莞此時出手,符合國家致力解決科技産業兩張皮的問題”,東莞決策層曾在不同場合指出,從國家層面看,科技和産業脫節現象明顯,大學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東莞擁有這麼大市場,要主動去對接高校,讓高校看得上東莞。

  事實上,就整個國內高校與地方合作的現狀來看,大多還停留在“找米下鍋”階段,這成為了制約高校和地方經濟對接發展的一大瓶頸。

  “找米下鍋”階段指的是,往往是某個教授或某個課題攻關項目與地方單位或公司合作,沒有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合作體系或科研攻關。

  另一突出問題就是産學研脫鉤。根據國家科技部統計,目前,我國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的只有15%,而英、美、日等發達國家的轉化率則達60%。高校與地方的脫節,不僅使高校科研優勢得不到發揮,而且也讓地方經濟得不到更多的科技支持。

  上述問題讓東莞政界商界看到了機遇。但如何達到東莞決策層所言“讓高校看得上東莞”則是一篇大文章。

  長期研究産學研領域的省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其發就指出,高校科研經費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國家審批項目,一般由國家提供經費;二是通過與地方合作,得到必要的經費支撐,這也是高校利用技術成果為地方服務的一種手段。

  張其發認為,橫向科研經費是反映高校為地方經濟服務力度的重要指標。東莞要成為高校高新技術産業化的戰略重地,就要針對東莞的産業特色整合財政資金,引入高校師生與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産業化創新合作,轉化高新技術成果。

  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胡剛就指出,東莞不妨以近鄰韓國為榜樣,在專門機構組建、經費支持及基礎平臺構築等方面著力,特別是要嘗試組建起政府、銀行、風險公司三方共同建立技術交易所,以加速科技成果産業化和商品化,提高企業技術研究開發的水平和效率。

  與此同時,胡剛強調,東莞還要通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産學研結合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如嘗試出臺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體開發的先進技術計劃、合作研究機構的計劃以及支持中小企業與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的計劃,用這些計劃的實施大大縮短科技成果轉化為新産品的週期。

  為期三周的高校之行,讓東莞邁出了“産學研”高水平崛起的第一步,其後高校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三方應以共建為途徑,以共享為目標,方可成為東莞吸引高校,進而實現高水平的新優勢。

熱詞:

  • 三方協議
  • 産學研
  • 找米下鍋
  • 新優勢
  • 多層次合作
  • 集聚區
  • 法治環境
  • 大學研究院
  • 審批項目
  • 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