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醫生豈因患者臆斷生恨而殞命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6: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網絡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們應當正視患者這種“臆斷”存在的現實基礎,對可能發生的“臆斷性傷害”採取有效之策。畢竟,因這種傷害而殞命,是對醫生的高度不公。

  又一例患者殺醫生的惡性事件發生了,事發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致醫生一死三傷的慘劇,嫌犯則自殺未遂。據稱,嫌犯李某僅僅認為醫生故意刁難他,不給他看病,隨即心生不滿,便買來水果刀行兇。

  儘管具體細節和深層次原因還有待深入調查,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患者心生不滿的原因,更多的是出於個人的臆斷。李某因患強直性脊柱炎而治療,又因患有肺結核被醫生建議到另一家醫院檢查治療。因治療前病會對肺部造成影響,醫生拿到患者檢查結果後,建議他先治好肺結核後再行治療。這應當是一種合理治療建議,卻被認為是“故意刁難”。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有沒有不當言辭致誤解待查,但這種因患者臆斷生恨而造成的“臆斷性傷害”值得警惕。

  類似傷害發生已不止一起。去年東莞一盧姓病人殺醫釀成一死一傷的慘劇即與此案類似。盧某因面部痙攣在廣州、北京等地治療花去3萬多元,入治長安醫院也仍未見好轉,便對醫生“懷恨在心”。

  “臆斷性傷害”的特點是,患者單方面主觀性地認為,自己受到了醫生不公正不恰當治療,使疾病沒有得到很好治療,給自己造成了傷害,因而便要找醫生“算賬”。而使患者産生這種“臆斷性”思維的,往往有兩種特定的“心理環境”,一是患者對自己病情的客觀情況並不了解,一是患者心理因疾病困擾變得偏執、敏感和脆弱。

  誠然,一些醫院醫生的醫德醫術低下,對待病人態度簡單冷峻,使患者還未就醫時往往就對醫生存有芥蒂。但另一方面,醫患關繫緊張、醫患矛盾加劇,最初也來自於患者的主觀臆斷。因而,我們應當正視患者這種“臆斷”存在的現實基礎,對可能發生的“臆斷性傷害”採取有效之策。畢竟,因這種傷害而殞命,是對醫生的高度不公,形不成良性的醫療秩序,更會影響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

  然而,解決之道卻不是使醫患關係走向對抗與對立。東莞規定醫院配備“鋼叉催淚彈”(即文件表述的漁叉狀長棍、催淚噴霧劑)的辦法,只會導致醫患矛盾加劇。如果能有解決醫患矛盾的第三方獨立仲裁機構,對醫患糾紛給出公正處置,對患者遭遇醫生的“不公臆斷”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從而讓患者有一個通暢的申訴渠道,醫患矛盾就有了一個正常有效的出口。如果醫生善於與患者打交道,在交談用語上講求平和貼心,在病因解釋上做到耐心細緻,許多患者的主觀臆斷就會消于無形。

  編輯:許志強

熱詞:

  • 患者心理
  • 醫生建議
  • 醫患矛盾
  • 臆斷性傷害
  • 懷恨在心
  • 算賬
  • 醫患關係
  • 醫患糾紛
  • 病人
  • 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