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福州加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隊伍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昨天獲悉,福州、泉州、北海、廣州、漳州、寧波、揚州、蓬萊等8個城市擬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跡”申遺材料將於近期報送國家文物局。

  根據申報要求,我市將開展文化遺産保護修復、文化遺産周邊環境整治以及與其他7個城市聯合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巡迴展覽等工作。

  據了解,從長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的東南沿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主要的出海口。由於“海上絲綢之路”多航線、多港口的特點,專家學者提出了多城市聯合申遺的思路。作為歷代海上貿易的重要省份,福建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關聯,福州則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據點。

  本次申遺,福州計劃以唐末五代時期為重點,兼顧宋代以後海外貿易的文化遺産,推出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邢港的迥龍橋、晉安區的閩王墓、鼓樓區的閩王祠、倉山區的懷安窯遺址等申遺點。

  相關鏈結

  福州有許多珍貴的文化遺存,見證了福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歷史文化地位。

  德政碑:被稱為“天下四大唐

  碑”之一的恩賜瑯琊郡王德政碑位於鼓樓區慶城路22號的閩王祠。碑文記載了王審知家世及其治閩政績等,其中多處記載王審知開闢甘棠港,大力倡導海外貿易,福州與東南亞、阿拉伯等國家進行海外貿易的相關內容,是研究唐末五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資料。

  邢港古航道:邢港古航道源於

  嬰白山天馬峰下,向東南經閩安鎮注入閩江。據《閩安鎮志》記載,唐景福二年(893年),王潮攻佔福州後,在閩安鎮設稅課司衙門,負責來往福州港對外貿易船隻的稅收。迥龍橋位於亭江鎮閩安村,唐代始建,南宋鄭性之重修,改名飛蓋橋,清康熙十六年改名沈公橋。

  閩王墓出土文物:閩王墓為王

  審知夫婦墓,位於新店鎮鬥頂村鬥頂山南麓。王審知治閩39年,大力倡導發展海外交通貿易,為公元9世紀至10世紀福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和興盛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中外多元化的交流。

  懷安窯遺址:位於倉山區建新

  鎮淮安村。9世紀至10世紀,懷安窯燒制的瓷器已經外銷到日本九州地區,在泰國、文萊、越南等地也出土了懷安窯陶瓷器。此外,懷安窯古渡是元代以前海外貨物與閩江上下游貨物經福州轉運的重要碼頭。 (記者 呂路陽/文 葉義斌/攝)

熱詞:

  • 海上絲綢之路
  • 申遺
  • 海上貿易
  • 懷安
  • 王審知
  • 遺址
  • 唐末五代
  • 閩安鎮志
  • 閩王祠
  • 閩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