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毋須對22歲“正教授”莫名驚詫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5日 1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迅之

  近日,中南大學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破格聘請22歲的該校2008級本科生劉路為正教授級研究員。未想,此舉迅速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叫好者有之,憤憤不平者、貶斥者亦有之。有人認為這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人認為這是捧殺。有爭議是好事,説明這個社會對於人才仍然是看重的。

  中國自古以來並不缺乏劉路這樣的少年天才。戰國末期秦國之甘羅、漢末曹操之子曹衝等都是典型。甘羅12歲奉命使趙,留下了“十二拜相一奇人,名載青史數千春,韆鞦古柏歷滄桑,神童佳話傳至今”的千古傳説,曹衝五六歲時期的智力就相當於成人,留下了“曹衝稱象”的天才故事。可惜的是,少年天才似乎命運不濟,這兩位進入當代教科書的少年人物,末了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卻仍然是少年英雄的模樣,倒是令人不勝唏噓。當然,少年天才的人生失敗並不一定是什麼規律,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具體到這次劉路獲得成績的數學領域,就有該領域最高獎菲爾茲獎可以佐證。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頒給40歲以下的卓越數學家,每次最多四人得獎。自從1936年頒發以來,總共有3個華裔數學家得到這個獎項,分別是丘成桐、陶哲軒、吳寶珠。1976年丘成桐證明卡拉比猜想,時年27歲;陶哲軒2004年證明格林-陶定理,時年29歲;吳寶珠2008年證明朗茲綱領的基本引理,時年33歲。可惜的是,這三位大師皆非中國籍。

  劉路22歲成為中南大學正教授級研究員,而陶哲軒1996年就已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時年21歲,後任教于同屬世界名校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24歲時便被聘為正教授。和陶哲軒比起來,22歲當上離世界名校尚有遙遠距離的中南大學正教授級研究員,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呢?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年齡,而在於人們對劉路其後的成績表示疑慮。中國的教授帽子、博士帽子如今漫天飛舞,但是能夠在世界科學界拿出手的成果卻是讓人臉紅。少年劉路能夠破解一個國際數學界的專業難題,自然是振奮人心,在振奮人心之下,給他一個教授帽子,對於當前的教育格局來説,不外乎多發一頂帽子,多立一塊牌坊,多花一點銀子罷了。算不了什麼天大的事情。

  然而,劉路這樣的少年天才能不能通過教授級的帽子,繼續獲得在數學領域的突破,也摘得菲爾茲獎的桂冠呢?這可能需要我們改革現行體制機制,讓劉路們可以在享受歡呼、享受體制內利益的同時,繼續幹出突破性成績。中國不缺教授,甚至也不缺院士,缺的是在世界科研領域的地位。觀諸這些年我們的院士遴選,某些院士當選後,變成了副部級待遇享受者,到處做報告,到處拿課題,錢是多了,地位是高了,卻蛻變成了科研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再也拿不出重大科研成績來。再以奧數來論,每屆奧數國際競賽的金牌總有中國學生的身影,但我們在國際上聞名遐邇的著名數學家有幾個呢?可見,傳統科研體制已經出現問題了,已經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了。

  22歲當上正教授級研究員,不算什麼大事;如果樹立這樣一個牌坊能夠讓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科研人員紮根于科研創新,也突破突破,終究是大好事一件。然而,這必然需要我國傳統的科研體制機制加以改革,尤其是要汲取世界先進科研體制機制的經驗。否則,劉路的出現可能就只是偶然現象。在科研領域,中國不缺偶然,缺的是必然。

熱詞:

  • 劉路
  • 科研體制
  • 天才
  • 教授
  • 中南大學
  • 曹衝稱象
  • 菲爾茲獎
  • 吳寶珠
  • 甘羅
  • 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