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京華時報:最年輕“教授”最需要的是什麼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08: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2歲,也許他最需要的還是繼續學習進修,是自由成長,而非被挂上“大師”標簽,面對“出成果”的熱烈期待。

  因為破解國際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中南大學本科生劉路一舉成名。在不到一年時間裏,中南大學給予他一連串“破格特批”的獎勵和榮譽:從本科提前畢業、碩博連讀,到作為青年教師後備人才進入中國著名數學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再到近日聘用他擔任教授級研究員,提供100萬元獎金。

  榮譽獎勵來得太快、太熱烈,甚至有些太大、太重,不知道22歲的小夥子劉路有沒有被砸得暈頭轉向。從他面對媒體的表態中,至少可以看出他的惶然、壓力感和對新身份的不適應,尤其是當他被媒體簡稱為“教授”,甚至被校長當作“大師”談論時。幸虧,劉路確有從事學術研究者最可貴的淡定心態,沒有因為太早的黃袍加身、媒體追逐而輕狂膨脹,讓研究數理邏輯的頭腦,被誘引迷失到關注100萬能買什麼房子這樣的歧路上來。

  大四本科生一年之內躍升“教授”,劉路創下了中國學術界一項最年輕紀錄。這樣的破格特批,值得稱道。相比于改革開放之初,高齡研究生出國遭遇教授比自己還年輕的尷尬;相比于多年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論資排輩、一人得獎幾十人分獎金的僵化體制和思維習慣,足可引為社會進步、有利於創新人才茁壯成長的例證。

  中南大學聘請劉路的崗位是“研究員”而不是“教授”──聘用教授還需要其他資質條件,絕不是只要擁有突出學術成果就能充任,更不該是當作“獎勵”授予的榮譽地位。在不拘一格降人才方面,今天的高校確已擁有了相當大的自主權、自由度,以至於某些地方已有隨意、過濫的嫌疑。破格雲者,常常只被當作日趨白熱化的國內高校人才爭奪混戰的一種手段。

  我們的高校、社會似乎並沒有認真思量過:劉路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熱鬧追捧、全然陌生的“教授”身份和100萬元獎金,究竟是有利於他的學術發展,或是對平靜心境的干擾?22歲,也許他最需要的還是繼續學習進修,是自由生長,而非被挂上“大師”標簽,面對“出成果”的熱烈期待。

  我們千呼萬喚的可貴創造力,既能被棒殺,也會被炫煞。這樣的例子,我們有過方仲永,也有過科大少年班,切須慎重。

熱詞:

  • 教授
  • 大師
  • 獎勵
  • 中南大學
  • 碩博
  • 繼續學習
  • 提前畢業
  • 連讀
  • 本科生
  • 學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