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公車改革的前提是公開透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5日 0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於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適時出台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中新網3月22日)

  作為“三公”消費的大頭兒,公車消費畸高的局面早已為公眾所詬病,然而年年講來月月盼,似乎仍然看不到一點兒動真格的意思。也難怪,讓誰向自己屁股下面坐穩的福利動刀恐怕都不容易,人家工作確實需要嘛!

  在私家車都十分普及的今天,開公車的優越感恐怕要大打折扣,似乎也算不上太大的特權。可是要細算下來,實在不是一筆小錢,調查顯示,一輛公務車每年的運行成本(含司機工資、福利)至少在6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地方公車消費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在6%至12%之間。如今,公車早已不是車的問題,儼然已經形成了一個産業鏈,司機和汽車維修保養的錢算下來,兩三年就又能買一輛新車。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只要公車大量存在,公車私用和潛在腐敗就不可避免,無論怎樣改革都很難取得好的效果。為了減少公車消費,近兩年各地沒少動腦筋:有的用貨幣化進行補貼,有的安裝GPS進行電子監控,可是前者因行政等級差異被指為“腐敗合理化”,後者因公眾無法參與而流於形式。近日,國家發佈的公車採購目錄要求公車全部國産化,本來令公眾看到了希望,兩會期間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卻又表示,其中不含領導用車,難免令人擔心起來——自上而下的改革尚且未必能夠在基層得到有效執行,改革之初就讓領導先撤的做法無疑更是無法服眾——好車你坐得,我怎坐不得?

  任何的改革都有前提,那就是改革的對象和目標是什麼,其次才是如何執行的問題。然而,至今中國的公車數量和每年的消費都沒有一個準確數字,現行規定又在基層普遍不被遵守,如何顯示改革的誠意,又如何避免“越改越多”的情況發生?公務需要用車沒錯,但是否都需要專車?需要配備司機?需要過兩年就換一輛,還必須是大排量的渦輪增壓?即使按照每月22個工作日,每天打車四次計算,月打車支出也才1000多元,每年數千億元的公車消費究竟是怎麼花出去的呢?如果不明確現實的情況,即使是配備一輛QQ,恐怕也能花出一輛奔馳的錢去。

  納稅人的錢,納稅人心疼,然而除了知道存在巨大浪費之外,連個查詢舉報的方法都沒有,這恰是公車改革往往流於形式的重要原因。沒有公開透明,公眾便無法參與監督,改革只能是體制內部的自説自話,再好的政策都可能在執行時被巧妙化解。因此,除了在總量上進行控制以外,還必須全程引入外部的監督力量,最好是由人大機構在公開質詢、預算監督等方面起到核心作用,唯此才能跳出利益的窠臼,進一步明確改革的目標和方向。

  既然紐約和香港享有配置專車待遇的官員均只有幾十人,我們當然也可以做到,前提是誰來監督改革的成效,埋單的納稅人有沒有話語權。

  (來源:紅網)

熱詞:

  • 公車消費
  • 公車改革
  • 公車私用
  • 三公
  • 公開透明
  • 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 大排量
  • 新車
  • 汽車維修保養
  • 貨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