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大鵬:無需過度解讀“漢服風波”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12: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9日,浙江永康一名高三女生穿著漢服,若無其事地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該女生見到記者時彎腰作揖,動作優雅大方,稱穿漢服到學校是希望向同學介紹漢服文化。學校表示為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已經派老師“送”其回家換衣服。(《廣州日報》3月21日)

  這起風波並不複雜,一方是熱衷宣揚漢文化的“漢服女生”,另一方則是以影響秩序為由,遣送該女生回家換衣的學校。事件中“漢服女”特立獨行的行為藝術,學校“強制遣送”的不由分説,引起網友熱議,不少網友指責學校不夠包容,並慨嘆對民族文化的擔憂。

  從身著漢服,到彎腰作揖,該女生可謂醉心漢服文化。在沒有違反學校規定的前提下,這樣的表達本無可厚非。甚至,在傳統文化對年輕人影響式微的當下,比上露臍露背的火辣時裝,她對漢服的鍾愛,對傳統文化的熱忱,值得讚揚。

  反觀學校,在多年強調整齊劃一的教育模式下,突然冒出個女生身著漢服來上課,其驚慌程度不難想象。出面干涉,甚至強制遣送,其實也並非不能理解。這固然和應試教育下教育者思維僵硬、忽視個性不無關係,但卻更多是出於慣性反應,即怕惹事、怕不良影響的第一反應。

  兩者既然都可以理解,那公眾熱議的是什麼呢?其實,在議論此事的無形中,由於“漢服”寓意之特別,學校態度之強硬,不少網友已拔高到對民族文化、民族自尊心的討論,把此事拔高到當下教育對傳統文化的漠視,甚至扼殺。議題也上升至:“漢人可不可以穿漢服上學?”、“中國人對民族服飾已感到羞恥了嗎”等等。

  動輒上綱上線,總會過度延伸事件價值本身,遮蔽了本質。將“學校不許身著漢服上課”延伸至“中國人對傳統服飾感到羞恥”,再升級到“我們民族就是這樣對待民族服飾及傳統文化的嗎”等宏大命題,都是過度解讀。學校採取強硬措施,確實有許多不當,理應以勸導而非命令的方式解決問題。其中反應的固然是應試教育下的種種不合理,但若據此就借題發揮,鋪陳到“民族自尊心”、“國民劣根性”等論調,未免小題大做。

  很明顯,校方眼裏的“奇裝異服”和一般公眾眼裏的“奇裝異服”,其標準並不完全一致。一大片校服裏的“漢服”,確實引人注目,分散同學注意力,進而影響別人上課,確實算的上“逾矩”,可視為“奇裝異服”。而公眾眼裏的“奇裝異服”,卻屬“衣不驚人死不休”之類,漢服當然又算不上,可謂此“異服”非彼“異服”,因此,“漢服也算奇裝異服嗎”等質問,屬於偷換概念,有些亂扣帽子,強詞奪理了。

  再做一假設,倘若該女生身著過於暴露,不成體統,那以筆者之見,許多網友的立場興許會改變。但在校方眼中,兩種著裝差別並不甚大,即都會産生“不良影響”,態度可能並無二致。宣揚傳統文化雖好,卻須選對方式,尤其不得影響他人權益。何況,這種艱巨使命遠非個人能夠勝任,需要教育工作者改變教育理念,需要教育體制和全社會的共同協作。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熱詞:

  • 漢服
  • 學校
  • 奇裝異服
  • 民族自尊心
  • 國民劣根性
  • 廣州日報
  • 異服
  • 上課
  • 應試教育
  • 民族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