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勿對22歲教授過度“捧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08: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魯迅曾説,扼殺兒童有兩種方法──“棒殺”和“捧殺”。在人才培養上,也依循此理:無端打壓,跟揠苗助長都不是什麼好法子。

  3月20日,中南大學召開新聞發佈會,聘請22歲的劉路為正教授級研究員。劉路也成為目前中國最年輕的教授。

  “22歲教授”的神跡破土而出,儼然填補了“無佳話年代”的空缺:2010年,才讀大三的本科生劉路,破解了國際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被媒體稱作是“震驚學界”;2011年,學校特批他碩博連讀,為他量身打造培養方案;2012年,他刷新了“最年輕教授”的記錄,並獲100萬獎勵……

  “禮遇兼加,惟渥惟豐”,對人才輔以名利激勵,不是壞事。前不久,武漢大學80後美女教授袁荃走紅網絡,就成了一段佳話。民眾認可的,不獨是她的“實力派”功底,還有校方憐才有道,依循公平程序、選賢任能。而今,劉路的履歷,重又刷新了公眾眼界:驚奇於他的拔萃,也詫異於校方的“慷慨”。

  毫無疑問,在論資排輩的世俗規則下,校方能不拘一格用人才,難能可貴。“只唯實,能者上”的做派,也贏得不少讚譽。不是每個“千里馬”,都能遇上“伯樂”的。對劉路的破格提拔,展現了校方剔除成見、摒棄陋規的決心。有人甚至將之和“北大遺風”扯上邊,搬出“徐悲鴻23歲成教授”之類的段子,繼而感慨“良俗回歸”。

  打破僵化規則,直面流言、唯才是用,誠屬善舉。但怕就怕用力過猛,落下個事與願違。選才固然要突破常規的勇氣,也需深思慎取的理性。若對劉路過度“捧殺”,難免過猶不及,無益於才智涵養,還可能蒙蔽他的自我認知。

  “不虞之譽,跟不虞之毀一樣的無聊”,給人定調過高,未必就是慧眼識珠。數學家楊濤就認為,這類水平的“猜想”很多,媒體不必刻意拔高,鼓勵也該適可而止。還有留學生稱,“西塔潘猜想”並沒外界想的那麼玄乎,只是個一般意義上的難題,雖有價值,但跟“世界級”搭不上界;其提出者西塔潘,也不是傳言中的“知名數理邏輯學家”,學術造詣不高。攻克“西塔潘猜想”,究竟是“發現新大陸”,還是被媒體誇大意義,尚存爭議。

  再者,就算是“天才”,也不該被捧殺。儘管有網民聲稱,在頭銜通脹、“教授名號”貶值的當下,給劉路教授待遇不為過,可“特殊待遇”的給予,當有明晰尺度。劉路的“N級跳”,豐厚的物質獎勵,應契合公平程序。過度追捧,往往混淆了“激勵”與“捧殺”界限,製造出虛幻滿足的陷阱。在名利兼備的“溫柔鄉”裏,人難免浮躁懈怠,缺乏奮進的鬥志。“順境中易迷失”,早已不只是作文裏的空泛感喟;“仲永”式覆轍,是激勵人才時常見的歧路。

  遵循“不棒殺,不捧殺”的規律,才能呵護人才。要記得那句:“當鳥兒的翅膀綁上金子,還會飛得遠麼?”

熱詞:

  • 捧殺
  • 劉路
  • 教授
  • 猜想
  • 西塔潘猜想
  • 天才
  • 千里馬
  • 仲永
  • 溫柔鄉
  • 實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