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周義興:成品油價形成機制的“市場”與“不市場”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3日 1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昨晚發佈通知,從今日零時起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汽柴油均上調600元/噸,對應汽柴油的漲幅分別是6。4%和7%。此次調整後,國內93號汽油也首次站上了每升8元的大關。這是國內今年第二次上調油價。此次上調後,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創出了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後的歷史新高(《東方早報》3月20日)。

  顯然,與以前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上調幅度相比,這次國家發改委將成品油價格每噸上調600元,其力度不能説不大。而且國家發改委的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引導石油消費與穩定市場供應的調價理由也肯定不錯。不過儘管如此筆者認為,國內現行只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挂鉤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仍然存在著“市場”與“不市場”的矛盾。

  首先就現行國內油價形成機制看,應該承認,與之前國內成品油計劃經濟定價方式相比,目前國內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動挂鉤的“22+4”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就市場化上來説肯定是一個進步。然而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市場化相比,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雖已與之挂鉤,但不等於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形成也已經市場化了。因為與競爭充分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相比,國內石油市場的壟斷寡頭,必定會出於自身利益而利用自身壟斷市場地位與話語權,對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作出種種反抗。對此,之前在國內市場屢屢上演的“石油荒”想應該早已有力地證明了這種“不市場”事實的存在。就此而言,顯然應該不難預見,只要國內石油市場壟斷格局仍然存在,也不論日後新的國內成品 油定價機制如何縮短油價調整頻率與方式,那這樣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市場化”與國內成品油價格的“不市場”就必定會形成對衝,並對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産生負面影響。

  還有就國內挂鉤的原油價格看,眾所週知的是,雖然目前國內石油消費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已達50%以上,然畢竟還有近一半産自國內的原油生産成本要遠遠低於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而現行的國內成品油定價卻將之一併與國際油價挂鉤的機制,顯然一方面,不僅與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號稱的市場化目標不符,且還有維護石油壟斷利益之嫌;另一方面,將國産原油價格視為國際油價,並將之一併納入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方式,可以説不但在如何權衡壟斷集團利益與其他下游市場化行業利益關繫上是一個缺陷,並且結果還可能會對國內經濟的市場化進步形成相應的阻礙性影響。而這,同樣無疑是現行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的一對“市場”與“不市場”的矛盾。

  所以筆者認為,無論以現有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中的國際原油價格的市場化與國産原油價格“不市場”,還是以國內石油行業壟斷格局的“不市場”與其他行業的市場化而言,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真正市場化顯然還任重道遠。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熱詞:

  • 國內成品油
  • 原油價格
  • 油價調整
  • 成品油定價
  • 定價機制
  • 東方早報
  • 市場化
  • 成品油價格
  • 石油消費
  • 汽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