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聚焦居住證制度改革:學者稱關鍵在落實附帶福利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17: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積極意義

  首先,有助於從制度和政策上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人員和資源流動,從而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進而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其次,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有利於促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使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能夠在城鎮落戶,從而在就業、求醫、子女教育、養老、住房等方面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消城鄉身份差別,真正做到人員和資源的高度流動,共同推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關注理由

  從2002年上海“破冰”起,居住證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隨著越來越多城市的推行,這一發端于地方的管理智慧,即將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制度。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近日透露,正在起草居住證管理辦法,目前已形成草案,正在徵求各方意見,今年將報國務院審定。對於2.53億在城市中流動的農民工來説,這一制度的推行將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

  來自陜西的女性務工人員張利是一名“80後”,年齡並不大,但她來北京打工的年頭卻有整整12年了。

  “雖然在北京呆了這麼多年,但在大城市裏還是缺乏歸宿感,融入進去比較困難。”張利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她最大的感受首先就是工作不穩定,由此帶來了收入不穩定,住宿地點不穩定,社保保障不穩定等很多困難。

  張利不知道,一場正在掀起的關於“居住證”制度的改革,或許將破解她所説的一堆難題。

  在今年“兩會”期間,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在“統籌城鄉社會發展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提案辦理協商會上表示,正在起草居住證管理辦法,目前已形成草案,正在徵求各方意見,今年將報國務院審定。該管理辦法將解決當前農民工進入城市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更好地維護農民工的權益,以及解決農民工落戶通道問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居住證”一詞同樣被提及——“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動實行居住證制度,為流動人口提供更好服務。”

  2.53億農民工如何融入城市

  張利工作的地點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鎮西二村的廠房,這裡四週空曠,人煙稀少,再往南走便進入了河北境內。

  張利工作的環境很差:簡陋的廠房裏冬天沒有暖氣,低溫達到零下十幾度,夏天沒有電扇,高溫達到四十多度。張利的工作時間是這樣的:早上8點到中午11點半,之後半個小時吃飯,再從12點一直幹到下午5點,再用半個小時吃飯,接著一直幹到晚上8點。吃的菜只能二選一:蘿蔔或者大白菜。

  即便是這樣的一份工作,去年年底,由於老闆翻臉不認人,將工廠裏所有的工人都“炒”掉了,導致幾年來張利等人沒有獲得一分錢的社保。

  張利的遭遇並非個例。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透露,2011年,中國農民工數量為2.53億人,“80後”、“90後”新生代農工佔60%以上。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更加注重參加社會保險、分享企業和城市的發展成果。因而,這方面的矛盾糾紛更加凸顯。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告訴記者,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推進戶籍改革和城鄉居民自由流動的關鍵因素。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居民本來就具有遷徙和居住自由,只是我國現今社會和經濟發展狀況受限,很多農民工進入城市之後面臨著種種困難和不適應,使得我們不具備實行這一制度的條件。

熱詞:

  • 居住證
  • 居住證制度
  • 80後
  • 張利
  • 破冰
  • 兩會
  • 法制日報
  • 大白菜
  • 求醫
  • 統籌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