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垃圾短信滿天飛背後:信息保護法醞釀6年仍無果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1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垃圾短信背後黑幕

  ●亂象一

  垃圾短信滿天飛

  一些用戶反映,雖然反垃圾短信的聲音從未中斷,但垃圾短信“越治理越多”仍是公眾的切身體會和不爭的事實。

  許多消費者紛紛抱怨自己被垃圾短信折磨,“每天接收的垃圾短信比正常短信還多”,被抱怨最頻繁的則是個人信息被無故洩露。河北的一位學生大吐苦水稱,連日來收到“孩子偏科,苦學沒效果?初三高三3個月提200分”等培訓廣告,“那些廣告商怎麼就認定我是孩子他媽了?”

  ●亂象二

  半夜騷擾沒商量

  “如果只是一些廣告短信就罷了,關鍵是他們晚上照常發送,但又不得不看,怕是工作上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在天河區上班的李先生表示,這些垃圾短信已經嚴重影響到他的正常生活。

  據記者調查了解,大多數正規的SP服務商和商家都能遵守在工作時間推送廣告,而在深夜“警醒夢中人”的多是一些打遊擊戰的小商家。

  ●亂象三

  遮遮掩掩“改頭換面”

  此前針對SP等服務商群發短信,運營商方面也曾作出規範,但近年來這些垃圾短信“改頭換面”變得更加隱秘。

  “公司代開正軌發飄、huo到付kuan”等,不少用戶反映,現在的垃圾短信不僅語句不通,甚至錯別字連篇,不細讀根本不清楚在講什麼。對此,移動客服方面也表示,一些短信裏故意摻雜錯別字、符號,目的正是規避運營商的技術性攔截。

  利益背後

  收集隱私謊稱整合營銷

  據一位不願署名的商家表示,部分電話是由用戶消費完成後自願填寫的,如會員卡、優惠單、註冊信息等,另外的則是與其他商家“互相合作”共享,而每到週末節日前他們都會挨著群發一遍。事實上,個人隱私洩露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産業鏈,而且部分專業化的仲介則是從各種渠道收集整理,美其名曰“整合營銷”,再推銷打包出售給相關的公司。

  監管困境

  欺詐類短信比例24%

  事實上,對於垃圾短信目前國內的法律還沒有明確的定義。這給運營商監管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業內人士稱,除了涉嫌違法犯罪的短信必須監管控制,一些商家則是利用消費者主動填寫的資料發送短信推廣,這樣的行為很難禁止,更多的時候需要商家自律。

  據統計,在用戶舉報的各類垃圾短信中,打折促銷、發票假證、地産仲介、美容保健、移民留學、金融理財等廣告服務類垃圾短信佔比高達76%,而冒充親友欺詐、中獎釣魚詐騙、虛假慈善捐款等惡意欺詐類短信比例也達到了24%。

  此外,在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已經醞釀6年,但時至今日仍未正式進入立法程序。而目前世界上已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保護個人信息的相關法律。

熱詞:

  • 垃圾短信
  • 整合營銷
  • 運營商
  • 改頭換面
  • 亂象
  • 用戶
  • SP
  • 金融理財
  • huo
  • k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