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張茉楠:成本推動型通脹考驗結構調整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1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儘管短期內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長期壓力依然難以得到根本性緩解,成本推動型價格上漲將成為中國新的通脹壓力。這也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新考驗,中國改革還要等待價格“闖關”。

  2月份中國CPI如期回落至3.2%,201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應該講,本輪通脹的回落是伴隨著宏觀經濟的下行開始的,我國經濟增速逐季走低,去年三季度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影響,輸入性通脹壓力減弱。此外,翹尾因素的消失也是物價漲幅回落的重要因素。當前C PI的趨勢性回落,與去年年初的物價走勢不同,去年上半年物價大幅上漲,其中有相當成分為翹尾因素所致。由於基數原因,去年下半年C PI中的翹尾因素逐月下降,從7月份的3 .3個百分點,到12月份的歸零,大幅減緩了C PI同比數據的上揚推力,翹尾因素已基本消失,12月份物價4 .1%漲幅全部歸於新漲價因素。這種情況延續至今年,1月和2月的C PI數據是已經排除了季節性因素影響的數據,更為準確地反映了中國潛在通脹壓力。

  未來控通脹絕不能盲目樂觀,當需求型、貨幣型以及輸入型通脹消退的時候,成本型通脹卻正在逼近。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持續推進,我國已經進入了長期性價格上漲壓力凸顯的發展階段,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成本上升壓力越來越大。中國正瀕臨“劉易斯拐點”的時間窗口,低端勞動力工資進入上升期,國民收入分配改革有望繼續深化,而電、水、天然氣的價格和環保收費等也長期偏低,需要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得以調整,特別是農産品價格上漲以及農民增收,這些都必將帶來長期通脹的壓力。

  但是,對於成本推動型通脹,我們應該辯證的來看。從某種程度而言,勞動力、環境、能源等要素價格的上漲應該是對長期以來要素價格失衡的一種回補,這是結構調整必須承受的轉型陣痛,是中國也非做不可的改革。一直靠低價格補貼全球化紅利的中國正走上一條要素價值重估的調整之路。可以説,多年來,生産要素價格低估是中國現有經濟增長模式以及經濟內外失衡和産業結構低級化的癥結所在。中國以其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環境成本和較好的産業配套體系克服了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規律,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的價值洼地。然而,當前隨著中國推進工資收入分配、資源價格等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中國開始重估生産要素價格,這必然壓縮産業資本的利潤空間。

  與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相比較,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在一般情況下,影響會相對溫和,但它將是長期的、全面的和複雜的。成本推動型通脹會使做實體經濟的企業感受更真切,如果成本大幅提高,但銷售價格卻不能有效提高,那麼在雙向擠壓下,很多實體企業的利潤就會迅速變薄,甚至可能陷入所謂的“三明治陷阱”。

  因此,中國必須通過加快轉型來應對,成本推動型通脹不能單靠貨幣政策和調控需求解決,應該實現由“需求管理”向“供給管理”轉變,通過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積累以及勞動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來化解要素成本上升帶來的通脹壓力。成本推動型通脹長期化,這將對中國經濟形成持久性挑戰。(張茉楠)

  (來源:經濟參考報)

熱詞:

  • 推動型
  • 通脹壓力
  • 成本上升
  • 翹尾
  • 闖關
  • 時間窗口
  • 需求管理
  • 生産要素價格
  • 通貨膨脹
  • 全要素生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