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河南平頂山新華區建設街社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08: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早,記者來到平頂山市新華區光明路街道建設街社區。這個0.4平方公里的社區,以礦區、農轉非居民為主,共63棟居民樓,有3111戶,11000余人。

  走進社區辦公樓二樓,“愛心空間”非常顯眼。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內,柴米油鹽、毛巾香皂等物品在貨架上整齊擺放,均以“愛心”標價。記者看到,一袋洗衣粉20個“愛心”,而一桶食用油為100個“愛心”。社區書記劉慶軍一邊遞登記表,一邊給記者解惑:為鼓勵居民主動參與志願服務,建設街社區從去年11月開始推出“愛心積分卡”,通過登記申領積分卡、參加公益活動積分,社區居民可兌換相應物品。翻看登記表,記者發現先後已有128人領取積分卡。

  “愛心空間”由3名志願者負責日常管理,都是本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義務巡邏1次積1分,與空巢老人結對一年積50分;積分卡10分起兌,每次最高兌換100分,積分可以轉贈。”居民孔衛平去年年底來社區辦事時才聽説“愛心空間”,如今已對其運轉瞭如指掌。大學畢業生蘇玉翠利用一個多月時間走訪400余戶社區居民,入戶宣傳“愛心空間”。李小菊起初聽人説起用服務換積分時還不大相信,到社區查看後很受觸動,也成了“愛心空間”的一名志願者。

  採訪過程中,聽説有老人頭暈不適,記者趕緊前往。原來,家住44號樓301室的蘇中海,年已花甲,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家中還有80多歲癱瘓的岳母。社區志願者劉靜常來幫蘇中海老伴兒打掃衛生、買米買菜,今天就是她及時叫來了社區服務站的醫務人員。

  記者了解到,從運轉情況來看,社區每月需投入約三四千元購置愛心物品。隨著登記人數、積分的增長,“愛心空間”會不會成為社區的負擔?給愛心明碼標價,怕不怕讓愛心變味?

  通過與社區居民接觸,記者發現,很多人並不在乎積分兌換。76歲退休黨員王明禮常為社區義務巡邏,不久前他把積分全都轉贈給了一個貧困戶。但大夥兒反映,自從有了“愛心空間”,社區助人為樂、為老服務的風氣興起了。

  平頂山市新華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關儀説,“愛心空間”是新華區探索社區工作創新的一個縮影。以社區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各社區因地制宜,如代收水電費、設立“百寶屋”等,精細服務辦實事。“老百姓生活變舒坦,幹群關係也就更融洽。”

熱詞:

  • 愛心
  • 社區義務
  • 新華區
  • 愛心空間
  • 社區志願者
  • 社區工作
  • 社區服務站
  • 社區居民
  • 幹群關係
  •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