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臨終關懷成為文明常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06: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梅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百姓論壇]

  ■耿銀平

  日前《梅州日報》追蹤報道了五華山村病危女子張秋梅臨終前的兩大心願實現過程,其兩大心願一是逝世後把眼角膜留贈給失明人,二是希望得到醫院“收留”,能在醫護人員的看護下辭世。在五華縣人民醫院及該縣誌願者聯合會的幫助下,張秋梅近日被接往醫院入住以圓心願。

  任何一個生命,在愛心和期待中有尊嚴的降生,離去時同樣應該飽有尊嚴:沒有苦痛,只有關愛;沒有冷眼,只有溫暖;沒有拋棄,只有醫院發自內心的忠誠守護;沒有傷感和抱怨,只有來自社會的無微不至的體恤。正如張秋梅臨終關懷的願望得到滿足一樣,“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點一盞心燈,讓生命泊於安寧”,讓人欣慰。

  臨終關懷是一種專注於在患者在將要逝世前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內,減輕其疾病的症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從而使其生存質量得到提高,能夠在舒適安寧中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人民日報》曾為此撰文稱:“一個人無論貧富,都應安靜、體面地走完生命最後一程,這不僅關乎生命的基本權利,也關乎社會的公平正義”。張秋梅能完成臨終心願,就是這種人文精神的積極體現。

  時下,臨終關懷在我國很多地方還是奢侈品。原因主要在於,現行醫療資源缺乏足夠的床位和條件,更缺乏足夠的醫護人員,就算是醫院有心完成這個文明心願,也無力完成這個“文明動作”。還有,不少醫院的人文情懷還不夠充沛,總覺得在自己的醫院死亡是一種不吉利,或者會影響醫院的社會聲譽等。以致一些絕症患者,因為得不到應有的醫療關心,只能在家裏由家人代為照看,生存質量與生命尊嚴皆難以保障。

  張秋梅的際遇無疑是不幸中的幸運,現實中,還有不少“張秋梅們”奢求這種臨終關懷。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人超過總人口的10%,到2050年,80歲以上老人將超過1億人,臨終關懷的問題也被提到了更為迫切的高度。幾天前,上海一名高中語文老師秦嶺為老父討要“臨終關懷”,獲得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回復,臨終關懷再度引起了關注。當務之急,我們要加大對醫療的投入,讓臨終關懷得到硬體支持,同時,還要轉變醫療觀念,讓醫療人文成為醫療行業的觀念常態,讓臨終關懷得到積極落實和拓展。

熱詞:

  • 臨終關懷
  • 人民日報
  • 梅州日報
  • 高中語文
  • 生存質量
  • 絕症患者
  • 症狀
  • 醫療護理
  • 醫護人員
  • 醫療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