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非洲薩赫勒地區糧食安全亮紅燈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8日 07: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來,聯合國剛剛宣佈非洲之角糧食危機解除,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薩赫勒地區卻又因大範圍乾旱而亮起糧食安全的紅燈。為有效保障糧食供給,非盟峰會決定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列入《非洲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大力推動農業發展,力爭早日緩解乃至根治長期困擾非洲的糧食安全問題。

  薩赫勒地區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到蘇丹草原之間的地帶,從非洲西部大西洋延伸到非洲之角,橫跨塞內加爾、毛裏塔尼亞、馬裏、布基納法索、尼日爾、尼日利亞、乍得、蘇丹和厄立特裏亞等9個國家。這些國家雖已擺脫殖民統治,但仍延續著殖民時期的單一經濟模式。在這种經濟模式下,農業雖然是國家經濟命脈,60%以上人口從事農業生産,但國家對農業投入較少,農業基礎設施缺乏,生産手段落後,機械化和水利化水平偏低。目前,薩赫勒地區的農業産量普遍較低,單位面積産量還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除了玉米勉強能夠自給以外,85%以上的大米和45%的麵粉長期依賴進口。

  此外,作為半乾旱草原地區,薩赫勒地區生態環境惡劣,土地大面積沙化。特別是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大片圈租土地,種植經濟作物或開發生態技術能源,導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來越少。與此同時,當地人口卻在激增,人口與可耕地的比重日益失衡。再加上政局不穩、大範圍傳染病頻發等因素,使得本來就靠天吃飯的薩赫勒地區變得愈加被動。

  對於上述糧食安全面對的風險因素,非洲各國已有清醒認識。在不久前非盟峰會制定的《非洲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中,已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列入。另外,非盟峰會推出的實施非洲大陸內部貿易時間表、西共體峰會的區內一體化實施計劃等,都對推進非洲地區的自主發展和聯合自強,加速非洲大陸的一體化進程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並將為緩解乃至根治長期困擾非洲的糧食安全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作為非洲的戰略夥伴,每當非洲遭遇糧食困難時,總是慷慨解囊,無私援助,因而贏得了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在為非洲人民解決燃眉之急的同時,中國更加注重幫助非洲國家提升抗擊和化解糧食安全風險的能力。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中國已先後向非洲26個國家派出了37批農業技術組,為非洲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幫助非洲國家發展水稻、玉米、蔬菜等農作物生産;在15個非洲國家建立了農業示範中心,還準備再增加10個農業示範中心。在多邊合作方面,中國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糧食安全特別計劃”框架下,已向8個非洲國家派出了700多名農業技術專家。中國還積極鼓勵和推動本國企業到非洲開展農業投資,興建農業基礎設施,轉化農業技術,並成立中非發展基金,給予資金支持。此外,中國政府和聯合國減災戰略秘書處共建的國際減輕旱災風險中心,已能滿足非洲國家和相關機構了解旱災情況的遙感製圖及其他旱情監測評估需求。這些都對非洲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糧食安全的能力很有幫助。

  相信在薩赫勒地區國家乃至整個非洲地區國家的不懈努力和國際社會的幫助下,薩赫勒地區的糧食安全問題終將得到有效解決。

熱詞:

  • 糧食安全
  • 薩赫勒
  • 非洲國家
  • 地區國家
  • 旱情監測
  • 遙感製圖
  • 半乾旱草原
  • 非洲之角
  • 糧食供給
  • 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