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非洲糧食危機的“危”與“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聯合國多次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非洲中西部薩赫勒地區正在出現的嚴重糧食危機,稱這一地區目前約有1000萬人陷入糧食嚴重不足和營養匱乏,如果不儘快採取救援行動,尼日爾等國很可能將在今年春季出現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為此,巴西政府日前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簽署協議,將向該組織發起的一項旨在援助非洲國家糧食生産的項目提供237萬美元的資金援助。該項目將為埃塞俄比亞、馬拉維、莫桑比克、尼日爾和塞內加爾的農民提供種子和化肥等生産必需品,並協助他們組成農業合作社,統一安排糧食生産和銷售。

  值得深思的是,這一警告距離聯合國宣佈索馬裏的饑荒結束還不到兩個星期。去年,非洲之角七國因遭遇大旱而出現嚴重饑荒,目前饑荒情況雖有改觀,但危機並未結束,索馬裏仍有234萬人需要緊急求援,而整個非洲之角需要救援的人數多達900萬。

  客觀分析影響非洲糧食供求的各種因素,糧食短缺的情況短期難以改觀,未來幾年,非洲許多國家糧食安全形勢將會更加嚴峻。非洲是全球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目前約有10億人口,據預測,到2050年將達20億。從供給方面看,情況很不樂觀:一方面,由於基礎設施落後,農業投資不足,大量土地未能得到有效開墾和利用。非洲可開發耕地有8億公頃,實際開發不足1/4;水資源蘊藏量佔世界總量的2/5,而實際開發不到1/10。此外,在已開發的耕地中,由於缺乏灌溉系統和農業技術,農作物産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絕大部分地區仍是靠天吃飯。

  另一方面,多個國家因政策原因造成了農業的持續衰退。津巴布韋上世紀80年代曾是南部非洲的糧倉,但從2000年實行激進的土地改革以來,大片農田荒蕪,糧食産量急劇下降,從原本的糧食純出口國變為每年都有幾百萬人需要接受糧食救濟,有些年份甚至出現嚴重饑荒。尼日利亞傳統上是農業大國,但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大量外資和國內資金轉向石油領域,農業嚴重衰退,現在每年需花費大量外匯進口大米和小麥。目前,尼日利亞政府正在積極推進農業改革,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非洲面臨的糧食危機對執政者是巨大挑戰,對投資者則意味著難得的商機。非洲農業資源豐富,現開發利用的耕地約兩億公頃,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3%,而通過興修水利等措施,耕地面積可擴大3倍。非洲大陸95%的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在20℃以上,適宜種植世界上幾乎所有品種的糧食、蔬菜及果木。因此,投資非洲農業前景十分廣闊,但當地的政局和政策仍將是投資考量的重要參照。(本報特派南非記者 李紅岩)

熱詞:

  • 糧食危機
  • 非洲之角
  • 糧食生産
  • 糧食産量
  • 糧食短缺
  • 糧食供求
  • 非洲國家
  • 非洲大陸
  • 耕地面積
  • 索馬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