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擴張過猛 銀行“暴利”難敵資産惡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7日 1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5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答記者問的時候,對社會上普遍認為銀行存在“暴利”的批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經濟週期的調整左右著銀行利潤的增長。而央行前副行長、現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吳曉靈卻坦言:“中國銀行業鉅額利潤的確有不合理的地方,人們的批評並非沒有道理。”不管兩位有著豐富央行經驗的領導是否存在認識上的分歧,但我想説的是,今天中國銀行業流動性風險在不斷積聚,即使銀行業有著豐厚的“利潤”,也抵銷不了這兩年由地方債和樓市按揭貸款所造成的、日益惡化的銀行“資産”。

  從本質上講,中國銀行業近幾年“暴利”的原因在於新增資産擴張過猛。比如,銀行業為了配合政府救市的行為,居然放出了10萬億元的信貸規模。即使目前地方債和按揭貸款的擴張受到了遏制,但是,基於前幾年信貸擴張而構成的龐大“利差收入”根本不受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而萎縮。相反,銀行業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還依然擁有巨大的利潤,自然和其他行業形成了鮮明對比。但當我們深究銀行業“資産”的質量狀況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流動性風險,那麼,這點“暴利”就會顯得“杯水車薪”。

  基於今天銀行業最大的問題是“資産質量”這一嚴峻事實,國家對房地産的監管思路也將是求穩在先,價格回落在後。今天我們看到,一方面國家鼓勵各地的銀行降低居民首套購房利率,以促使健康的住房消費增長“對衝”樓市監管力度過大所可能造成的硬著陸風險。另一方面,政府堅定不移地強化樓市的整頓,防止社會閒置資金繼續炒高樓價,由此造成銀行資産更加面臨泡沫崩盤的風險。同時,國家又在用時間換空間的做法來釋放銀行這幾年積累的風險——即努力開拓更多産業發展的舞臺,吸引銀行資金大量地進入實體經濟,從而確保銀行資産質量未來能夠隨著經濟復蘇而不斷得以改善。

  總之,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銀行的利潤膨脹而資産質量卻不斷惡化的並存格局,監管部門率先要建立起“逆週期”的調控思路。要在事前通過強化資本充足率、風險撥備等審慎性監管的手段,來有效抑制銀行在業務“繁榮”階段,盲目進行信貸擴張的行為,避免不斷積累的系統性泡沫風險轉化為金融危機。此外,還應該在繁榮時期加快銀行資産證券化的步伐,分散銀行業務增長過快所形成的越來越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當然,改變當前中國銀行業盈利能力的模式也是提高銀行業抗衡系統性風險的必要條件,但是,若不重視改革的最優順序和最佳時機,就很有可能讓我們看到事與願違的不良後果。尤其是中國的金融資源集中在銀行業,它的動蕩對國民經濟造成的惡劣影響要遠遠大於股市動蕩所帶來的衝擊。從這個意義上講,首先要強化中國銀行業內部的治理機制(包括高端金融人才的引進和合理的薪酬設計等),然後,需要建立嚴格的“逆週期”的審慎性監管措施和提高有效監管的能力。接著,要在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和發展債券市場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利率市場化等金融要素價格的改革,鼓勵健康的金融創新。最後,在恰當的時候,再向有資質的民資和外資開放中國的銀行業務,提高市場競爭的程度。這樣的安排是借鑒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大量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後得到的總結,以便於我們在優化中國銀行業服務的過程中,使改革可能導致的副作用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作者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熱詞:

  • 暴利
  • 資産
  • 資産質量
  • 銀行資産
  • 銀行資金
  • 利潤
  • 對衝
  • 利差收入
  • 樓市
  • 薪酬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