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保戶 險企掐架誰對誰錯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7日 11: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袁 元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存款變保單,這是今年315金融維權消費者投訴的重點。很多消費者投訴説:“到銀行存款,銀行的理財經理一個勁地向我推薦高收益的理財産品,當時被高高的收益數字忽悠糊塗了,往往是到家裏有急需用錢的時候,才發現買的都是保險,並不能如存款一樣隨意提現。知道上當,已經晚了。”也有一些消費者在被銀行的理財經理忽悠買了保險産品後卻拿不到原先承諾的高收益。於是把火氣全部發在了各家險企的頭上,讓各家險企的客服部門頗有些“閉門家中坐,禍自天上來”的無奈之感。

  難怪險企的客服經理鬱悶,本來嘛,保險産品的賣點在於出現意外之後的保障功能,突出的是“保障”二字。既然是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保障,那麼保險産品的收益率肯定不及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否則的話,一旦保戶出現意外事件,險企的賠付資金從哪來?然而,如今很多保險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對銀行的信任,以高收益為誘餌,將保險産品當理財産品賣。在這些保險銷售人員的眼中,只要能把保險産品賣出去,保險産品的收益率忽悠得越高越好。

  至於保險産品的保障功能,被忽略不計也是常有的。正是這些保險銷售人員在保險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誤導,使得很多不明就裏的消費者糊裏糊塗地把一張張存單變成了保單,保險銷售人員在把保單推銷出去後拿到了可觀的佣金,而險企則是充當了消費者回過神之後的投訴對象,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細思險企和保戶的掐架大戰,主要癥結在於保險産品的銷售過程。由於銀行相關業務人員對於保險産品的專業知識不太了解,在巨大的銷售指標壓力下,要麼是故意誤導要麼就是無知誤導,使得保險産品一個個被隱蔽巧妙包裝成為“高收益”理財産品。一旦“東窗事發”,險企自然成為消費者的“出氣筒”。

  對於消費者而言,當你去銀行存款遇到向你推銷“高收益”理財産品的客戶經理時,一定要先問幾個“為什麼”。畢竟來説,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兒,一向推崇穩定低收益的銀行客服經理突然向你推薦高收益理財産品,肯定裏邊是有些“彎彎繞”的。況且如果你真的追求投資的高收益,何必要去銀行呢?去炒股不就得啦,搞得好的話一天就賺個6%,比存銀行一年的收益率還高。因此,去銀行存款,圖的就是穩健,去險企投保,圖的就是保障,去券商炒股,圖的就是快錢。當你去銀行存款還要追求高收益時,你不是進錯了門嗎?

  其實,筆者一直認為國內險企的銷售手段有些瑕疵。人生在世,時時刻刻都有風險伴生,重大疾病、交通意外等等等等,我們不是鋼鐵俠,這些風險每個人都有遇到的機會,而保險提供的保障功能能夠在我們遇到風險時提供一個幫助我們化解風險損失的機會,是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的。可是如今險企在宣傳保險産品時,對於産品的保障功能説的是遮遮掩掩,對於産品的投資收益功能説的是天花亂墜,這完全是本末倒置,保險産品真能做到那麼高的收益率,那券商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不就該下崗喝東風啦?

  專業的事情還是要專家去做,低風險投資去找銀行,高風險投資去找券商,保障性投資去找險企,各司其職,那險企和保戶掐架的事情或許會少許多。

熱詞:

  • 理財産品
  • 保險産品
  • 保戶
  • 保障
  • 理財經理
  • 保險銷售
  • 收益率
  • 券商
  • 保單
  • 證券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