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9載,消費投訴熱點大變遷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7日 05: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天,又一年“3 15消費者權益日”。

  自1983年確定該節日來,“消費權益”進入百姓視野已逾29載。此間,它不但見證了幾代消費者的維權故事,更借由消費投訴熱點的大變遷,見證了中國由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帶來百姓生活、社會觀念大變遷的時代印跡。

  熱點:從一條裙子到一套房

  1985年8月4日,湖北劇院的王春蓮向剛成立僅一天的武漢市消協投訴武昌大成路小商品市場,稱在該市場購買的裙子有質量問題。

  這是該市消協受理的第一起消費投訴。

  當時改革開放大潮剛剛興起,消費熱潮漸起。江漢工商分局公平交易局楊予雄回憶説,上世紀90年代之初,每年接到的消費投訴約有1000多起,反映的問題多集中在服裝鞋帽、日用小商品的質量問題、農貿市場短斤少兩,鮮有針對服務類的投訴。

  2000年之後,隨著中國闊步邁向小康社會,中國家庭的“財産主角”發生巨大變化,維權的重點悄然轉移。昂貴的家用電器、汽車、房子,成了一些市民的新“心病”。

  武漢市消協提供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8年間,家用電子電器類、家用機械和房産、裝飾、建材的投訴量,佔到了投訴總量的前三位。武漢市仲裁委員會負責大宗商品交易的呂詩超也表示,2008年前後,受國家對經濟調控的影響,提交仲裁的房産案增至每年300起左右,大額的汽車糾紛案件也逐漸涉及。

  隨著經濟形態的多樣,近四五年來,商品領域中食品、藥品、商品房、建材、轎車、電子産品的投訴居高不下,服務領域中電信、金融保險、旅遊、運輸、文娛、餐飲住宿等問題漸成投訴熱點。最近一兩年,糾紛也“電子化”了。去年,網購引起的糾紛達533件,較前年同期增長7倍。

  心態:從忍氣吞聲到理直氣壯

  1985年,在武漢某百貨公司購買了“倣皮鞋”的郭老漢,面對售貨員惡狠狠拒絕退貨的態度,正準備忍氣吞聲地離開。站在一旁的武漢某高校法律系青年教師告知郭老漢“可找消協評理”。數日後,郭老漢不僅退貨,還拿到了誤工費、交通費20元。

  武漢市消協有關人士説,“3 15”廣為知曉後,很多消費者向侵權行為説不,其中不乏與供水、供電、燃氣、通信等壟斷服務行業“叫板”。1996年,消協接到大量投訴,反映電信部門電話裝機難、修理難、投訴難、收費亂,經消協努力,國家電信局專案組到漢調查處理,此事也成為取消全國民用電話安裝初裝費的有力推手。

  呂詩超也有同感。他介紹,《物權法》頒布後,業主、業委會主動申請仲裁的案件多了起來,大概在每年30起左右,而七八年前,申請仲裁的多是物業方。

  維權:消除亂象需多方給力

  武漢市消協副會長閔銳表示,居民投訴熱點的變化折射出社會的變遷。近30年的發展,居民個人財富增長迅速,消費能力增強,市場形態多元,泥沙俱下讓消費者喜憂參半。

  一個健康的、凈化的市場,必須由多方培育。閔銳認為,消費者心態的變化,説明了社會文明程度日漸提升,法制日益健全,但很多市場亂象依然無法完全杜絕。除了監管部門合力打擊惡意的市場行為外,成熟的企業,更需要自律且與消費者共生共榮。但在市場文明尚欠成熟度的當下,消費者若要放心消費,必須具備合同意識、仲裁意識、證據意識。

熱詞:

  • 消費投訴
  • 1983年
  • 投訴熱點
  • 投訴總量
  • 消協
  • 物權法
  • 房産
  • 變遷
  • 消費能力
  • 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