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化産業管理盤根錯節 呼喚立法推進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1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幾日,一有空,戢二衛就關注此次兩會中文化産業方面的提案與議案,作為天使之翼(北京)影視投資公司總裁,他對政策有極強的敏感性。

  在兩會前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文化産業逐步成為國民支柱性産業”的目標,“十二五”期間,文化産業發展的三個關鍵點在於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鼓勵文化企業走出去。

  “按一般標準,支柱産業應佔GDP的5%。如果在統計口徑上把文化産業的範圍擴大點,比如把部分科技創新、體育、旅遊産業納入,完成這個數字並不難。”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認認真真把有持續內生成長性的産業做起來,才是務實之舉。”

  今年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文化産業實現增加值1692.2億元,佔北京GDP比重12.3%;上海文化産業增加值約為1630億元,佔上海GDP比重為9.6%;廣東文化産業增加值達2524億元,佔廣東GDP比重5.6%;雲南文化産業增加值440億元,佔雲南GDP比重達6.1%。

  如果按照5%的數據門檻,在上述省市,文化産業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支柱産業,但在諸多官方的表述中,文化産業則“將成為支柱産業”或者“具備成為支柱産業條件”,較為理性務實。

  但許多地方在發展文化産業時,還為其産業的無形、軟性特質而感到困擾。

  近幾日,本報記者接觸的幾位在京運作項目的地方文化園區官員均表示,雖説很多地方自2009年起都在做文化産業,也象徵性地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實際運作依然艱難。尤其是産業發展需要資金與政策的支持時,因為風險性大,往往引起爭議,令決策者遲疑。

  “雖然糾結于數字並無太大意義,但總體上中央對文化興國戰略持非常積極態度,這肯定預示著地方政府會重視發展文化産業,相關部門也會陸續出臺配套措施支持文化産業發展。”中國演出家協會法律顧問胡政生表示。

  中國文化産業的一個不足就是整個文化産業的管理是棋盤狀的,中央部委有很多都跟文化有關係。這種管理並不適應市場發展的規律。其次,文化産業的包容性很大,有影視、動漫等等,有些産業鏈很長,涉及到很多部門。在文化管理當中出現部門之間産生矛盾的現象,很浪費資源。

  “這些技術性的問題要想真正解決其實並不難,通過法律就可以規範邊界行為。”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鋒表示。比如,文化産業促進法。遺憾的是,與此相關的內容似乎並未成為此屆兩會的焦點。

  “這對於文化産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電影産業促進法》究竟什麼時候出臺,具體內容會是什麼,另外就是關於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具體政策。”戢二衛告訴本報記者。

  《電影産業促進法》徵求意見自去年年底公佈,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意見稿中提到:降低電影拍攝準入門檻、對偷漏瞞報票房、貼片廣告進行監管,以及對電影拍攝、發行、放映進行稅收優惠等意見引發關注。最新一稿中對於電影産業財政、稅收和金融上的扶持應該是最值得關注的。

  齊勇鋒表示,其實不單是電影産業,整個文化産業發展的基礎條件都已具備,應該將行政政策向法制化推進。《文化産業促進法》應該列入人大的立法規劃。

熱詞:

  • 文化産業發展
  • 文化創意
  • 立法規劃
  • 産業增加值
  • 文化企業
  • 文化管理
  • 電影産業促進法
  • 十二五
  • 中國傳媒
  • 産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