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特色文化應成名鎮名村建設著力點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1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惠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惠州日報》報道,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八次全會關於“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名鎮名村”的重大決策和省政府《關於打造名鎮名村示範村帶動農村宜居建設的意見》的具體部署,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11年起,連續用5年時間集中打造一批具有惠州特色、嶺南風情的名鎮、名村、示範村。力爭到2015年前,每個縣(區)打造1至2個名鎮,每個鄉鎮打造1至2個名村,逐步形成一批特色工貿、生態農業、歷史文化、特色旅遊等不同類型,具有惠州特色和嶺南風情,知名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名鎮名村。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我國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這種文化的多樣性,正是我國農村的獨特之處。近些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發生很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産基本上在農村,文化的多樣性也體現在農村,民族之根深深地紮在農村。自2003年以來,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已公佈了5批共35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不管是已經評出的還是有待發掘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都是經過長期的孕育、發展而成的,它們既是中國農村文化的載體,又是中國歷史演變的見證,真實記錄了傳統建築風貌、優秀建築藝術、傳統民俗民風和原始空間形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價值。

  目前,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農家樂、鄉村遊,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培育地方特色産業、推動經濟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成為展示鄉村傳統特色、增強人民群眾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滿足社會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場所。按照部署,我市名鎮名村示範村建設將堅持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基礎,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重點,以發掘資源稟賦、打造特色鎮村為路徑,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每年打造一批名鎮、名村、示範村,從而帶動全市廣大農村進一步改善生産生活環境,形成具有良好産業基礎、濃厚人文氛圍、鮮明嶺南特色的宜居鄉村風貌。

  如今,我們看到可喜的一面,我市堅持因地制宜、特色優先的名鎮名村建設之路,已取得較大的成效。如昔日“路難行、污水流”的惠城區三棟鎮鹿頸村通過建設正逐步變為生態名村,如今的鹿頸村處處是田園風光,展現出新農村的文明風貌,並成為了全省三個嶺南新民居示範點之一。

  在建設和塑造名鎮名村過程中,筆者認為,做好名鎮名村的內涵本色保護尤為重要。我們不能單純“求新求洋”,全部推倒重來,不能搞統一標準而片面追求城市化現代化,大興土木,甚至為了“漂亮”破壞和諧的人文環境,而是要回歸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再現鄉土田園文化品質,走出了一條以生態歷史文化為特色的農村發展之路。

  鄉村傳統文化是一定區域內人民群眾共同的精神載體,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容易産生共鳴,保護和傳承、利用這些文化資源,可以使人們形成認同感、歸屬感,進而産生對家鄉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通過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將其真實、完整地傳承後世的同時,真正實現文化遺産惠及當地民眾,可以促進經濟文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伍勇

熱詞:

  • 文化品質
  • 特色旅遊
  • 文化的傳承
  • 歷史文化名鎮
  • 文化社會
  • 著力點
  • 成名
  • 示範村
  • 特色文化
  • 惠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