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萬名幹部下鄉 民情日記:讓農民掌握科學的養牛技術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10: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海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5日晴

  上午,寒風凜冽。為了把送科技落到實處,我們組織了46戶養牛專業戶到青海三江一力農業有限公司參觀了養牛技術。

  為了使村民能看得見,聽得懂,公司經理趙依林安排人員事先印製了“養牛培訓手冊”,幫我們一起挂上了“送科技,讓農民掌握一門養牛技術”的橫幅。上午10點,湟源縣日月鄉哈城村46名養牛專業戶來到公司。儘管天氣寒冷,可群眾參觀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透過玻璃窗,村民們立刻被膘肥體壯的肉牛吸引住了。“這牛這麼壯,有多少斤?幾個月能出欄”有村民興奮地問道。“每頭牛有500公斤,這是西門塔爾,優良品種,育肥4個月後就能出欄。”薛技術員一一進行介紹。村書記邊守基邊看邊説“我們村有1000頭牛,但沒有一家把牛養的這麼壯,這個技術課一定要好好聽,機會難得。”他不斷叮嚀大家,生怕哪個人沒聽懂。“青飼料和幹飼料怎麼搭配?防疫注意什麼……”對於村民的提問技術人員一一作了解答。

  在青飼料儲藏廠房,工作人員打開了一包被群眾稱為“麵包草”的青飼料,一股略帶酒糟的氣味撲鼻而來。大夥立即圍上來,有的拿到手裏仔細端詳,有的用鼻子聞。“這是箭舌豌豆草,這是黑大麥草”, “這酸溜溜的,牛能吃嗎?”看著大夥滿臉疑惑,技術員立刻給大家講了儲藏青飼料的好處。“黑大麥,打包能儲藏2至3年,解決了牛冬天吃不到青飼料的問題。”“就和我們冬天吃酸菜一樣”有農民悟道。發展養殖業,首先要解決飼料問題,選一兩種優質飼草品種,就可提高投入産出比。“喂這種青儲飼料,奶牛的平均日産奶量增加4至6公斤,産奶高峰期延長2個月,2歲的肉牛,日增重1.5公斤左右”技術員在認真講,村民仔細看、認真聽。把青飼料的好處一一記在心中。

  看到外墻上“托牛所”三個大字,人們感到了好奇,“冬季寒冷,牛很容易掉膘,你們可以把自家牛托養到我們場,經過科學育肥後,可以提高利潤”,工作人員向大夥解釋道。村民對這個托牛所很感興趣,“這個辦法好,企業和養殖戶連在一起,既提高收入,又學到養牛技術”,“這個冬天我也來試試”有農民附和道。

  你一言,我一句,意猶未盡。養殖戶甄全武感嘆道:“養了多年的牛,原來離科學喂養還差一大截呢。給牛喂飼料有一頓沒一頓的,有時一天喂三四頓,有時只喂一頓,沒有考慮到牛的反芻功能,喂的飼料沒有充分消化,既浪費了飼料,營養吸收又不好”。看來參觀已經起到了作用,人們在用學到的知識反思自己的喂養方法。“趕緊上車回家,我要給小牛犢喂水去。”王老漢的話,引來一片笑聲。薛技術員剛剛講了,一定要給小牛犢喂水,許多養牛戶在小牛犢吃奶期間不給喂水,影響了牛的生長。

  通過今天的活動,讓養殖戶進一步掌握了科學養牛技術。村民紛紛説,今天沒有白來,工作組送技術,真正送到我們的心坎上了。看到群眾對活動滿意,雖然天寒地凍,但我們心裏熱乎乎的。 (省財政廳宣講組 姚寶光)(孫世成整理)

熱詞:

  • 養牛
  • 農民
  • 青飼料
  • 科學喂養
  • 民情日記
  • 村民
  • 技術員
  • 喂水
  • 養殖戶
  • 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