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滇池側畔 “馴”雞樅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2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們終於把雞樅從山林請到了地頭!”來自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福保村的肖燕委員興奮地掏出手機給記者看,照片裏的雞樅鮮嫩漂亮。“我們這個滇池旁邊的小村子,靠著農業科技走上了一條新路!”

  雞樅是雲南省著名的山珍,一向只有雨季才能在山林裏的白蟻窩上找到,最貴時每公斤可以賣到200元。“村裏成立了研究所,聘請了12位全國知名的農業、科技和生物專家,專門研究雲南特色野生菌的人工馴化。”肖燕委員告訴記者,“整整花了5年時間,先在實驗室裏培育,後來又拿到昆明西郊團結鄉的荒山荒坡上試種。現在我們培育出來的人工雞樅,一年四季都能生長,所需的時間比野生的縮短了一半。”

  肖燕委員説,“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業科技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專門講到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其中有一句‘完善農業技術補貼制度,促進先進適用農業技術到田到戶’,讓我深感振奮。”原來,作為村裏的致富&&人,肖燕委員下一步的打算是把福保村建成雲南野生菌種源繁育基地,將這項高附加值的技術向全省推廣,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為啥馴化野生菌?過去我們村靠小工業,大家是富了,可對環境不友好,還是要轉型生態農業,靠資源綜合利用和農業循環經濟致富。”肖燕委員掰著手指給記者細數這條循環經濟的鏈條:果樹修剪下的枝條經過發酵,變成培養基,養完野生菌還能作飼料養牛養豬,糞便投入沼氣池,沼液沼渣經過分離,再深加工成針對雲南特色作物的有機肥,比如咖啡肥、煙草肥,“用這個模式,每年能生産10000噸野生菌,20000噸有機飼料,出欄20000頭生豬,還能生産30000噸有機肥料。”

  肖燕委員説,發展生態農業,福保村有個口號:“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人變我新,人新我精。”現代農民的氣概和眼界,讓人由衷欣喜。

熱詞:

  • 雞樅
  • 肖燕
  • 中央一號文件
  • 野生菌
  • 福保
  • 飼料
  • 生態農業
  • 沼液
  • 循環經濟
  • 農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