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文彪委員:大力鼓勵社會力量治理荒漠化 積極拓展土地利用空間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3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魏炳鋒)據權威預測,未來20年,我國人口將超過14億,土地缺口將高達10億畝! 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堅守。另一方面,我國的荒漢化、石漠化和鹽鹼化等未利用土地面積卻高達30多億畝,其中荒漠化土地26億畝,鹽鹼化5億畝,石漠化2億畝。據有關專家研究和成熟案例證明, 中國的26億畝荒漠化土地中可以治理利用的大約有1/3,每畝改造成本為2000元左右。鹽鹼化和石漠化土地的每畝改造成本卻要高達五六萬元。因此,改造治理未利用土地是關乎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百年大計,改造治理荒漠化土地則是解決我國可持續發展用地的必然選擇。荒漠化土地治理和改造是一項利國利民、實現我國土地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性事業,建議將其列為國家戰略,制定各項優惠政策,大力引入民間資本,促進“土地再生”,拓展土地利用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告訴記者,我國産業化治沙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遭遇了政策瓶頸。他坦言,企業在産業化治沙過程中,仍要佔用工業用地指標,繳納土地出讓金以及其它各種稅費,並且得不到國家的任何補助資金。更為突出的是關於土地使用權的深層次問題。按照我國現行土地政策,農民沙地承包期一般為30年。治沙綠化、發展沙漠綠色經濟的週期長、投入大、見效慢。企業經過二三十年的治理,剛見到成效,就面臨沙地使用權到期的問題。這種不確定性極大地影響了企業長期投入的積極性,治沙事業受到更加嚴峻的挑戰。 為此,他建議:

  賦予治沙企業沙漠長期使用權

  建議國家延長荒漠化等未利用土地的使用年期至70─100年,並以最優惠的土地出讓政策吸引民間資本實施産業化治沙。對沒有承包到戶的沙漠等末利用土地,可以明確治沙目標,通過公開競標承包的方式劃歸治沙企業進行産業化、規模化治理;對已經承包到戶並已轉租給治沙企業的沙漠等未利用土地,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保障治沙企業長期投入的治沙成果和治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明確合同期滿後可自動延續到下一輪承包期,或待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後,可以按國家新的政策執行。

  給予治沙企業各項優惠政策

  主要包括,實行差異化的土地政策,在土地性質和用途不變的前提下,可出讓沙漠等未利用土地給有意治沙的企業或個人,並確定治沙期限和目標,返還企業治沙土地的土地出讓金,免徵土地資源管理費;企業治沙用地由各地自行審批,不佔用各地工業用地指標;對企業和個人開展的防沙治沙及經營活動,在建設期內免徵各項稅費;允許治沙企業以林地、林木、草原使用權作抵押,申請治沙貸款。同時,可以將國家的生態補助資金交由治沙企業運營,國家監督使用。如果企業産業化治沙的長效機制形成,可以從根本上保證治理的效果。

  開展産業化治沙試點示範

  鋻於産業化治沙的模式、技術和機制已經比較成熟,建議國家選擇內蒙古的庫布其沙漠、科爾沁沙地和騰格裏沙漠進行試點,出臺相關土地、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建設“中國荒漠化土地整治試驗區”,嘗試推進土地、産權等制度性改革與體制性創新,逐步總結經驗,進而在全國範圍內深入開展。待條件成熟時上升到國家法律、法規建設的高度紮實推進。

熱詞:

  • 荒漠化土地
  • 草原使用權
  • 石漠化土地
  • 土地利用
  • 利用土地
  • 改造治理
  • 土地出讓金
  • 土地政策
  • 工業用地
  • 庫布其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