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代表呼籲消除“好人難做”道德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3日 11: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黃冠、單純剛)“近年來,個別救助人被誣陷成肇事者的事件一齣,對社會公德的衝擊力不可小視。遇到老人摔倒了,許多人不得不自問:‘我要不要扶?惹上官司怎麼辦?’”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説。

  對於社會上出現“好人難做”的原因,張立勇分析認為,救助人擔心,一旦救助過程中加重了被救助人的損害,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救助人害怕一旦被指為肇事者,可能面臨財産損失;救助人即使是得到法律救濟,也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張立勇説:“當道德無法調整一種現象,而且這種問題又亟待解決時,法律的介入是必要的。國家法律層面上及時給予支持,才能很大限度消除社會上‘好人難做’的道德困境。”

  如何保護見義勇為者的話題,備受社會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説:“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地方擬制定見義勇為保護和獎勵條例,已經提出了對見義勇為者保護的問題。”

  對於見義勇為者在救助過程中造成自身損害的問題,張立勇介紹:“在實踐中,一般視見義勇為者的情況而定,見義勇為者如果是單位職工,則視同工傷,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如果不是單位職工,則其醫療費、喪葬費由當地見義勇為基金會承擔。見義勇為者因救助行為死亡的,撫恤金或者慰問金,按見義勇為的規定支付。”

  張立勇説,為了鼓勵見義勇為行為,還需要完善公民救助行為的法律保護。他説:“立法的重點是確立免責原則和舉證規則,即救助人提供救助行為,除存在重大過失外,對救助行為的後果不承擔法律責任;被救助人如果主張救助人承擔施救過失和賠償責任時,被救助人有舉據義務,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道德困境
  • 見義勇為者
  • 張立勇
  • 救助人
  • 救助行為
  • 全國人大代表
  • 喪葬費
  • 醫療費
  • 工傷保險待遇
  • 高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