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柘榮科技扶貧“孵”出農村“金蛋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15: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寧德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7日,白霧繚繞間,寧德柘榮縣乍洋鄉鳳裏村滿山綠色若隱若現,村幹部吳世幼告訴筆者:“那就是新品種烏龍茶,再過十幾天,頭春的茶葉就要開採了,遠近很多商販都會搶著來購買茶青,到時村裏就熱鬧了。”

  鳳裏村700多人,原先主要經濟來源就是“福雲六號”等舊品種茶樹,頭春茶青幾塊錢,二、三春茶青就剩幾毛錢了,2003年人均收入還不上3000元。“是烏龍茶新品種和科技扶貧,讓我們掌握了致富的金鑰匙,現在我們村人均收入已經將近1萬元,名列全縣榜首。”吳世幼不無自豪地説。

  科技掘金,茶能致富,在2003年以前的柘榮農村聽起來還是個神話。當時省科技廳挂鉤幫扶鳳裏村任該村第一黨支部書記的李堅義親歷了群眾思想轉變的過程。他在考察了村裏的地理環境和土壤狀況後,決定以烏龍茶種植為扶貧突破口,但群眾熱情並不高,要改植新品種,砍掉舊茶樹,心裏不忍。

  為鼓勵群眾種新品種茶的熱情,李堅義出了一招:一株茶苗0.16元,第一年個人出2分,其餘由科技廳承擔;第二年個人要出1毛,第三年就要全部自己掏腰包。他還動員村幹部&&種植,時任村支部書記的吳世幼&&砍舊茶樹、墾新茶園,一口氣就種植了3畝,讓群眾看在眼裏熱在心頭。就這樣,50畝、150畝、350畝……家家戶戶都種上了烏龍茶,種植面積一下子擴大到近1000畝,涉及到金觀音、黃觀音、鐵觀音、金牡丹4個烏龍茶品種。“有了科技扶持,加上土壤環境好,茶青品質高,吸引了遠近客商爭相收購,一葉一心的茶青最高時每公斤賣到360元,去年全村茶葉收入接近500萬元。”吳世幼介紹説。

  從2003年至今,省科技廳派出了三批挂鉤幫扶幹部,都把烏龍茶種植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扶持項目,目前已經出現了乍洋鄉鳳裏村、宅中鄉坑坪村、黃柏鄉蒲洋村、楮坪鄉馬蹄岩村等烏龍茶種植示範村,帶動了全縣烏龍茶的種植推廣,目前全縣茶葉面積近5萬畝,其中烏龍茶種植面積就接近2萬畝,80%以上農民直接或間接受益。該縣去年農民人均收入7114元,而烏龍茶成為農村太子參收入外的另外一個收入主渠道,也由此,該縣被列入現代茶業項目建設縣。

  在該縣全力推進“海西藥城”、“生態養生城”中,科技扶貧已經有了“鯰魚效應”,帶動了中藥材、食用菌、油茶、紅豆杉等新品種新項目的科技種植與培育,“孵”出了一個個“金蛋蛋”,成為柘榮鄉村的一道新風景線。(潘文書 陳麗彬)

  來源:寧德網

熱詞:

  • 科技扶貧
  • 科技扶持
  • 烏龍茶
  • 新品種
  • 農村
  • 茶樹
  • 鯰魚效應
  • 春茶
  • 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