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經濟日報:明天,誰來給我們作科普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2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兩組數據令全國政協委員王庭大很憂慮:他在4個科研院所164名有研究員職稱的科研人員中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有53.04%的人一年沒有參與過科普工作,28.66%的人只參與了一次活動,也就是説有80%以上的研究員沒有參加或很少參加科普工作。另一組數據來自全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僅有3.27%,雖比過去有所增加,但只相當日本、加拿大、歐盟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更比美國低得多。

  這似乎道出了一個現實:具備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太低,主動參與科普活動的科研人員太少,科普力量薄弱,我國的科普事業現狀不容樂觀。

  科研人員較少參加科普活動,究其原因,既有體制機制問題、評價評估體系問題,也有科技人員認識不到位的問題。一項對某地區科學家的調查顯示,只有16.4%的科學家是個人自願參加科普活動。也就是説,有很高比例的科技人員並沒有意識到,科學家和科技人員是科普工作的主體,參與科普工作是科學家和科技人員應盡的義務。與此同時,現行的評價評估體系問題也阻礙着科技人員參與科普的積極性。有的地方和部門不把科普工作作為工作量,不把科普作為工作成績,使科普難以吸引眾多優秀的科技人員。

  明天,誰來給我們作科普?壯大科普師資隊伍、培養專業的科普人才,應該成為我國科普事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我天天都在作科普!我作那些報告、講座,就是希望大家知道,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不只是楊利偉上了天,這些成就來自於許多人為了理想、信念而奮鬥奉獻的結果。科學知識很重要,科學精神更重要!”滿頭白髮的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激動地説。

  “我們嘗到了氣象科普的甜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興奮地告訴記者,中國氣象局聯合教育部對全國32萬所中小學進行的防雷擊科普教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已經連續4年沒有出現過一起中小學生被雷擊死亡的事件,全國因雷擊導致死亡的比例也下降了60%多。”

  讓公眾理解科學,讓科學普惠人民,也是科學家的本職工作。包括知名科學家在內的專業人員主動參與科普工作,是科普隊伍量質齊增的重要突破口。“所有的新當選院士都應將自己的工作以科普形式進行宣傳,把參加科普作為責任和義務。”關注建立科普長效機制的全國政協委員顧秉林提出了這樣的建議。王庭大委員認為,應儘快提高科普師資力量,“高校應該設立科普專業,研究科普規律和特點,培養更多的科普工作人才。”

熱詞:

  • 科普工作
  • 科學家
  • 科普活動
  • 經濟日報
  • 科普教育
  • 全國政協委員
  • 科技人員
  • 科研人員
  • 師資隊伍
  •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