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公民科學素養僅3.27% 委員建議高校設科普專業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7日 1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千龍網北京3月5日訊(記者 柳傑)“應該有更多的高校設立科普專業,大力培養科普工作人才。加大科普經費的投入,要把科普工作和政府政績挂起鉤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紀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組原組長王庭大在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別小組討論會上談到重視科技普及時,提出以上建議。

  王庭大委員介紹説,據全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僅有3.27%,雖比過去有所增加,但只相當日本、加拿大、歐盟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比美國低得更多。在4個科研院所164名有研究員職稱的科研人員中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有53.04%的人一年沒有參與過科普工作,28.66%的人只參與了一次活動。

  “一邊是公民科學素質相對比較低,一邊是科學家參加科普工作很少,這就是目前的現狀,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不管是日本地震核輻射引發的中國人民搶購食鹽,還是近期的毒香蕉事件讓蕉農損失慘重,這些都反映了我國國民科學素養急需提高。”

  王庭大委員提出建議,要把科普作為科學家的責任和義務。作為科普工作主體的科學家和科技人員以及科研機構參與科普工作是應有的責任和應盡義務,科技人員要用科技創新來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用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在做科研的同時,要考慮科普。要學習華羅庚當年推廣優選法、統籌法的精神,讓公眾理解科學,讓科學普惠人民。

  “有些單位不把科普工作作為科技人員的工作量,不把科普成績當做科技人員的成績。”他説,應加大科普經費的投入,要把科普工作和政府政績挂起鉤來。要把科普任務和科研項目結合起來,向公眾介紹最新科學發現、最新技術發現,展示科技創新成果。借鑒國外的做法從國家項目(除少數特殊項目外)經費中拿出一定比例專門用於科普。

  王庭大委員認為,科普的重點對象應是青少年,中小學要積極組織開展科普活動,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愛國熱情和進取精神。應該有更多的高校設立科普專業,不僅要研究科普規律和特點,還要大力培養科普工作人才,要培養一批又一批的“高士其”,更要有中國的阿西莫夫和卡爾 薩根,逐步建立起一支強大的科學普及隊伍。

  “此外,還要建立專門的科技電視臺,現在有教育電視臺,有科教頻道,卻沒有科技電視臺。美國媒體宣傳科學教育的時間是20%,日本是15%,而中國卻只有6%。”王庭大委員表示,科研院所、大學都要普遍建立開放日。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要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動物園、植物園等要強化科普教育功能,由政府幫助他們解決經費問題,免費向公眾開放。

熱詞:

  • 科普工作
  • 高校
  • 科學素養
  • 科學素質
  • 科學發現
  • 科學教育
  • 委員建議
  • 科學普及
  • 科普教育
  • 高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