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資本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改革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0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

  郎鹹平 楊瑞輝 著

  東方出版社

  批判帝國主義掠奪政策

  亞當 斯密不但和馬克思一樣批判資本主義,他還更進一步地批判大英帝國本身所實行的帝國主義掠奪政策,這種批判和列寧對帝國主義的批判又極其類似。舉例而言,他批評通過立法建立對美洲(尤其是西印度的蔗糖殖民地)和印度殖民地的壟斷貿易,這種壟斷使資本家獲利,卻因為所需的軍事開支貽害國家。

  近來的歷史學家的研究證實了亞當 斯密的判斷,殖民地對於大英帝國的經濟完全是個累贅,保衛和管理殖民地的費用超過了獲利。殖民地貿易使得在議會中佔有相當席位的海外農場主大發其財,但是大英帝國的普通公民卻因維持殖民地費用而不堪重負。

  英國人為他們的“日不落帝國”而自豪,這個帝國雖然是個擁有了空前領土和人口的龐然大物,但卻是一件白人掠奪他們所謂“劣等人種”的財富的可恥工具而已。但是亞當 斯密認為在帝國的面具之下掩蓋的是英國內部的階級剝削。因此,亞當 斯密的理論不但不主張政治干預下的自由經濟,反而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列寧對帝國主義的批判”的綜合,看起來他應該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早期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那麼,亞當 斯密怎麼搖身一變,反倒成了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英雄了呢?要解釋這一轉變需要回顧亞當 斯密的“政治經濟學”到“經濟學”的演化過程。

  亞當 斯密利用“看不見的手”對抗資本主義的腐敗。

  在亞當 斯密的時代,官商勾結情況非常普遍,這種腐敗竟然被視為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這些利益團體到處散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包括政府圖利利益團體有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等等。因此,一些令人髮指的現象出來了,比如,利益團體賄賂勾結國會議員通過牟利法案,乘機致富。亞當 斯密非常憂慮這種腐敗現象會導致大英帝國的沉淪,因此撰寫《國富論》希望改變大英帝國的官商勾結的腐敗現狀。但是當時的情況非常嚴峻,他要改變現狀就要使得議會的議員和利益團體脫鉤,但是他們勾結了那麼多年,哪有可能使得他們脫鉤呢?亞當 斯密為了糾正這種勾結現象,他不僅要説明政治干預對經濟的損害,還必須從一般意義上論證經濟運轉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干預。亞當 斯密不希望冗長的理論論述妨礙讀者的閱讀,於是使用了一個有説服力的隱喻,這個隱喻在經濟學著作中頻繁出現:他管理産業的目的在於使其産品價值最大化,他所想到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但是此種情況與其他許多情況一樣,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他達到一個他並不曾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説,他雖然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他這種行為卻超乎他的想象而有效地增進了整體社會的利益。

  亞當 斯密論證了社會可以由“看不見的手”自我調節,由此反對政治干預經濟利益的再分配。

熱詞:

  • 斯密
  • 亞當
  • 社會主義改革
  • 資本主義精神
  • 經濟學
  • 帝國主義
  • 國富論
  • 政治經濟學
  • 殖民地
  • 政治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