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建立農村資産要素市場化機制 增加農民收入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0日 2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龍網-重慶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龍網訊(特派記者 王尊 敖祥菲柴偉)對多數農戶而言,主要的財産性收入來源於土地、住房和投資,但目前缺少的是“有財可理,有資可投”。

  針對農村居民財産性收入過低的問題,今年兩會上,在渝全國政協委員遞交集體提案,建議完善農村房屋租售,完善土地流轉率,同時推出適合農村居民的理財産品,從而縮小城鄉、貧富差距。

  全國的耕地流轉率13%

  目前,要提高農民財産性收入,主要還是依靠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當前全國的耕地流轉率在13%左右。在渝全國政協委員表示,制約農村居民財産性收入增長,主要體現在農民收入總體水平偏低、家庭財産積累速度較慢、農民在扣除必要的消費支出後凈剩餘已經非常少,從而制約了農民自主性財産購置與管理。其原因則是農村金融服務滯後、金融産品創新緩慢,農村居民能夠參與交易的金融商品相當有限。同時,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所有者主體虛擬化,從而導致利益與責任不對稱,農村居民由此而獲得的財産收入受到制約。

  委員們認為,必須增加資産與盤活資産,在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基礎上,建立土地、房産、林權等農村資産要素市場化機制,逐步增加農村居民財産性收入。

  金融新推農民理財品

  針對上述問題,委員們提出,應健全土地徵用補償制度,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在保持農村土地所有權不變、堅持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選擇有條件的區縣開展農村土地入股試點,增加農民分紅等資産性收益。完善農民土地徵用補償機制,將被徵地農民保障費用納入徵地成本,並採取多種措施做好被徵地農民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

  “説白了就是我自己的承包地,我不種了,流轉給你種,你得給我錢。”委員們表示,此外還應完善農村房屋租售市場,對房屋進行適當改造和升級,提高房屋檔次,擴大租售人群。

  推出適合農村居民的理財産品,也是提高農村居民財産性收入的方式。委員們建議,金融部門要針對農村居民理財的特點,加快創新適合農村居民的理財産品,使交易品種多元化,讓農民得到較為豐厚的投資理財收益。

熱詞:

  • 農村居民
  • 理財産品
  • 農村房屋
  • 農村土地
  • 財産性收入
  • 增加農民
  • 增加農民收入
  • 租售
  • 被徵地農民
  • 土地徵用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