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板凳莫怕十年冷”——王振義、陳竺寄語中國年輕科學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0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紐約3月6日電(記者任海軍)“板凳莫怕十年冷,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取得成就。”第七屆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得主王振義、陳竺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寄語中國廣大年輕科學家。

  88歲高齡、已從醫60多年的王振義説,現在各方麵條件越來越好,國家重視科學、重視人才,年輕人要抓住這個歷史機遇。但他強調,重大科技成就多數情況下都是科學家到一定年齡、具備一定經驗後才會取得,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造假。

  他説,年輕人要認清自己從事科研的動力和最終的人生價值是什麼,要得到人生有價值的結果,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只要在一個方向上不斷努力,總會得到應有的結果和期望的成就。

  陳竺也説,年輕人做學問要有激情,但也要踏踏實實,同時要耐得住寂寞。

  他説,王振義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研究起始於上世紀80年代,去年獲拉斯克獎的屠呦呦教授也是在上世紀70年代就進行有關青蒿素研究。這些成果經過長時間的檢驗才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

  談到國內的學術道德、科研文化、科研資金分配等問題,兩位科學家均表示,主流仍是好的,但不能忽視一些支流問題的影響。

  陳竺説,中國的科研投入已位居世界第二,但科研評價體系、投入方式還有值得完善的地方。對一個國家一個機構而言,科學計量指標確實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對某些具體工作,單純用論文數量等指標衡量的話,“我覺得是不完全的,可能失之偏頗,尤其是對週期比較長的轉化研究和臨床研究而言”。

  他説:“3年、5年在臨床研究上往往只能是一個短暫階段,對團隊穩定的支持才更容易産生好的結果。”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陳竺
  • 科學家
  • 王振義
  • 板凳
  • 科學計量指標
  • 拉斯克獎
  • 轉化研究
  • 臨床研究
  • 海軍
  • 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