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兩會不能太娛樂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於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來説,參加全國兩會無疑是一次趕考。提案、議案的水準,衡量著他們履行職責水準的高低。兩會也何嘗不是新聞單位的年度盛會,新聞同行的競爭相當激烈。如何報道好兩會,做到報道的真實、全面、客觀,把兩會的精華傳播給全世界,顯然是每個參加兩會報道的新聞工作者赴會前就應充分考慮的問題。遺憾的是,近年來,兩會報道的娛樂化傾向比較突出,連新聞外行都已經不再滿足於看熱鬧,在微博上批評兩會報道質量不高的聲音漸多,不知兩會記者是否意識到自己在北京報道兩會之時,和代表委員一樣,也是在“趕考”?

  如果説兩會是一場考試,考的就是各個記者和新聞單位的新聞價值取向、新聞採訪能力和責任感。

  兩會報道對象、報道內容的選擇,首先反映的是記者及其所在媒體的新聞價值取向。信息不等於新聞,只有那些具備公共認知價值的即時性信息,才能成為新聞傳播的對象。不可否認,兩會是新聞富礦,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兩會信息都可以被締構為新聞。兩會報道的追星潮,至今未見好轉;對於視覺符號的關注,遠遠超過對兩會議題的關注。幾千名代表委員,負責任的提案和議案是新聞,不負責任的提案和議案也是新聞;民眾關心的事情是新聞,代表委員的衣食住行可以是新聞,但只是含金量較低的新聞。只要看看每家媒體的兩會報道內容,其記者的新聞價值取向,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報道兩會,也考驗著記者的新聞採訪能力。3月4日,新浪微博上有新聞同行在交流採訪心得,不少人圍著代表委員採訪半天,別人走了,留下一群記者在相互打聽:剛才這個人是誰啊?連被採訪對象都不清楚,連別人的名字和職業都不打聽清楚,能提問出有價值的話題,我很是懷疑。真正優秀的記者,會問,更要會看,並且善於尋找看點。人民大會堂外面停放的車輛,不少車輛沒熄火,可能與北京的氣溫低有關,司機在車內等著保暖,外國大使館的車輛,車內坐著司機,大都熄了火。能捕捉到這類信息的記者不知有幾個,但這告訴我們:會場內有新聞,會場外同樣有新聞。3月5日有報道説,記者圍追大會發言人李肇星,連會場的水杯都碰倒了。如此“圍追”,是兩會新聞源匱乏,還是記者缺乏採訪素養,還真是個問題。

  每年的全國兩會是中國的政治圓桌會議,關係到國家發展的走向,關係到民眾訴求能否實現。對於新聞媒體來説,有責任有義務帶著民生、民聲去做報道,這從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新聞媒體社會責任感的強與弱。責任意識強烈的記者,會動腦筋去設計提綱,會用眼睛尋找新聞點,會用嘴去代表受眾提問,也有勇氣去追問敏感話題。名記者不是天生的,不是最聰明的,但一定是最具社會責任感的。

  希望今年的兩會報道,記者能趕考出個好結果。(作者是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教授)

  來源:環球時報

熱詞:

  • 兩會
  • 娛樂化
  • 趕考
  • 李肇星
  • 代表委員
  • 新聞價值
  • 新聞採訪
  • 考試
  • 微博
  • 視覺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