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政府節儉必須走出“公地悲劇”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0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6日在政協分組討論時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增加“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內容。李金華説,“如果我們緊一緊、省一省,作風方面稍微改進一下,一年省幾千億元是不成問題的。”(3月6日新華網)

  李金華副主席的話,道出了百姓的心聲。前些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做過一次讀者調查,90.3%的人認為政府的浪費現象比個人更嚴重。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公車數百萬輛,每年消耗超過2000多億元,其中真正用於公務的約佔1/3;每年公款吃喝的費用粗略統計達上千億元;官員出國考察和培訓熱持續升溫,公費出國一年耗資數以千億元計……要説政府節儉能省下多少錢,這筆賬其實並不難算。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中華民族素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然而,民間樸素的傳統道德到了政府層面卻突然失靈,從大吃大喝,出國考察,到大興土木,豪華採購,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奢侈無度令人驚愕。之所以形成如此強烈的反差,根源就在於三公消費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崽花爺錢不心疼”。

  政府鋪張浪費,實則暗合了經濟學中的“公地悲劇”當資源或財産有許多擁有者,他們每一個人都有權使用資源,但沒有人有權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導致資源的過度使用。近年來,中央三令五申打造節約型政府,民間也一直呼籲“改變浪費現象必須先從政府部門開始”。然而,實際效果卻不如人意,癥結就在於此。對於政府機關來説,納稅人的錢是一個虛化的概念,辦公經費更像是伸手就有的不竭資源,這就會很容易催生出非理性經濟人心態,形成就高不就低,買貴不買對的集體無意識。

  反觀之下,“英國公務員為手紙鬥爭18年”的故事令人肅然起敬。1964年,有官員給英國財政部寫信,反映政府提供的手紙比較粗糙,希望換用柔軟的手紙,財政部卻予以拒絕,理由是如果將硬紙換成軟紙,每年將會因此多花十三萬的英鎊。後來,類似的建議又多次被駁回,直到1981年,得到了醫學專家“軟手紙更有益於健康”的論證支持,英國公務員才使用上了不那麼粗糙的手紙。為手紙鬥爭18年,看似古板,不近人情,實則折射出對納稅人負責的敬畏。手紙雖小,卻也是納稅人的錢,因此必須經過嚴密的科學的論證,而不能隨意決定或者改變原先的規則;同時,由於政府的決策行為處在各方的監督之下,媒體對官員們的行為保持高度的關注,時時挑刺,身為政府工作人員,就得謹言慎行,格外節儉。

  要想一年省下幾千億的真金白銀,三公消費就必須走出“公地悲劇”。首先,從制度上明確權責。三公資源不能是任意放牧的“公共草地”,每一筆經費必須做到公開透明,明明白白,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各級行政管理開支也要建立一整套規範的制度和流程,樹立為納稅人節省的剛性原則,不給小團體的自利行為可趁之機。

  其次,納入法制軌道。早在2009年兩會,就有人大代表建議修改刑法設立“揮霍浪費罪”;今年兩會,九三學社中央又提交了關於“三公浪費”入罪的提案。當道德説教已然無法刺痛辦公鋪張浪費的靈魂深處,唯有祭出法律武器,讓對納稅人無視的官員受到懲戒,才能使其珍視手中的每一分錢。

  作者:王琦

熱詞:

  • 公地悲劇
  • 政府工作報告
  • 三公
  • 手紙
  • 李金華
  • 英國公務員
  • 勤儉節約
  • 政府工作人員
  • 自利行為
  • 九三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