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京華時報:異地高考當兼顧解憂與公平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7日 1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山東率先出臺突破高考戶籍限制方案後,全國的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將在10個月內出臺。教育部長袁貴仁在兩會上的一番表態,牽動社會各方的神經。

  關注這一全國方案的,顯然不僅是2.6億流動人口背後的2700萬隨遷子女,更有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和那些錄取分數線較低的省份。因為,新方案將不僅直接影響他們的切身利益,還將可能導致全國範圍內的高考資源再配置。

  誠然,這一政策動因源於城市化帶動了全國範圍內人口流動,原有的高考戶籍制便成為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實現高考權益的“現實障礙”,政策的目的意在為這些“新市民”“解憂”。但是,這一“現實障礙”卻更為嚴峻地凸顯了我國城鄉、區域之間教育不均衡、不平等問題。異地高考政策如果不能妥善因應,就極有可能傷害到社會公平,蓄積社會矛盾。

  面對教育不均衡的現實,高考戶籍制度求取的是“相對教育公平”。通過戶籍制約取得兩個結果,一個就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孩子上大學的概率相當大,一個就是一些教育比較落後的地區高考錄取分數線低。如果完全打破戶籍制度,追求“絕對教育公平”,全國統一分數線錄取,結果將會導致北京上海大城市産生許多“無業遊民”、教育落後地區孩子與大學無緣。

  歷史上亦曾因這種“絕對教育公平”而引發紛爭,明朝科舉曾不分地域、籍貫“全國統一公平”錄取,結果南方舉子全部高中而北方舉子全部落馬。此後,科舉制開始兼顧南北而推行“南北卷”制度。今天的環境與歷史上雖已極大不同,但教育不均衡的道理是相同的。今天求取的“相對教育公平”,正是對教育不均衡現實的某種“校正”。

  是以,人們的擔心在於,異地高考方案如果不當,將會導致“高考人口”在全國範圍內流動,出現教育強省向教育弱省和大城市進行“高考移民”熱潮,從而把大量大城市和落後地區孩子排擠于高校大門之外,造成更大的社會不公平。因而,異地高考政策必須在“解憂”與“公平”之間求一個共同的“解”,不能只是為了滿足一方而傷害到另一方。山東作為教育強省,雖在異地高考政策上率先破冰,卻于求取這個共同的“解”借鑒意義不大。

  袁貴仁談到,異地高考也不意味著完全放開,而是存在“條件準入”,既考慮城市的承載能力,也需要家長滿足在當地工作等條件。這是對現實問題的應有正視,但顯然這樣的制度設計有相當難度,如何破解尤須多費思量。

熱詞:

  • 高考政策
  • 高考改革
  • 高考移民
  • 高考錄取分數線
  • 無業遊民
  • 相對教育公平
  • 校正
  • 解憂
  • 絕對教育公平